退休以后,他们把家搬去北京东三环

时事   2024-10-14 21:31   北京  

在这里,老人撕下年龄气质标签

86岁那年,陈佳洱最终和夫人决定把家搬进北京东三环边上的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以下简称“城心社区”)。因为那里有自己晚年所需要的一切护理、医疗及其他康养资源。更重要的是,因地处交通枢纽,地铁、公车有6条以上可选择的交通路线,无论何时回到自己的奋斗30余年的工作地点——北京大学,都很方便。

打破年龄束缚

陈佳洱是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如今已90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每日阅读报纸,整理毕生积累下的物理科研成果和经验。直到今天,都还会有学生询问他科研建议。

每当遇到如离子聚束电路设计这类的细节问题,陈佳洱还是会乘车前往北京大学加速楼翻阅过往数据,保证建议严谨。

过去30年间,中国首个射频超导加速器实验室,中国首台碳-14超灵敏加速器质谱计……他在北京大学加速楼里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做出许多重要成就。如今看着楼里的青年学生,陈佳洱不由得生出一种“再干一场”的冲动。在这栋大楼,他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核物理科学家,也因此这栋大楼也有“核科学家摇篮”的别名。而陈佳洱自己的“摇篮”则要回溯到1978年,与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周培源首次见面的那一天。

35岁的陈佳洱因下放劳动耽误了10年的科研时间,再回北京时,心生沮丧。“我错过了最好的科学创造的年华,现在已经44岁了,年纪大了,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了。” 

这段发言引得当时已经76岁的周培源捧腹大笑,说:“你看他还说自己老了,那我们该怎么办?”

环顾四周,当时与陈佳洱一同回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科学家平均年龄七十岁,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笃行、自强、爱国、进步,他们没有对岁月流逝和运拙时乖的苦闷,只有抓住一切机会,不断为中国科学事业拼搏终身的斗志。这种不受年龄束缚,奋斗终生的精神感染了陈佳洱,成为他此后贯彻工作、生活始终的精神内核。

如今的陈佳洱也依然坚持译读论文,就像年轻时那样,鲜活,坚定。更值得一提的是,退休后的他又站上了讲台,“上岗”为小学生做科普讲师。

那是2000公里以外的孩子,是大家保险“大家梦想课堂”公益项目的帮扶对象,因身处贵州铜仁、青海玉树等偏远地区,更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陈佳洱作为“大家梦想课堂”线上讲师,用静电模拟、火柴模拟等浅显易懂的实验引领着孩子们开启对科学世界的无限想象。

陈佳洱“正式上岗”为“大家梦想课堂”线上讲师

“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这是最近一次山区学生给陈佳洱来信时写的话。摩挲着这封传递千里的信件,陈佳洱也收获着自己晚年再成就的人生新体验。

据了解,该“大家梦想课堂”自2020年由大家保险发起,旨在通过大家的家“城心”医养社区在住居民发挥专长,以线上分享方式,为远在大山深处的学生们传递知识,树立信仰,打开人生视野,启迪梦想。而在去年,“大家梦想课堂”走到线下,为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鱼塘乡大家保险希望小学等学校送去教学设施等资源。

走出孤独

和陈佳洱一样在城心社区完成“教学任务”的还有周兰芳。今年84岁的周兰芳,曾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就读,毕业后在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担任教学等工作,直至79岁退休。在返聘期间,还参与编写《疗养院建筑设计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概论》等著作。

据周兰芳自述,2019年选择了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养老,是因为自己患上了广场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是精神系统疾病,属于焦虑症的一种。通常,患者会恐惧黑暗环境,人们大声说话、环境突发响声或突然触碰都会引发患者惊恐发作,高度依赖人员陪护。对老人来说,这类疾病虽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会因惊恐时的抽搐、跌倒等产生次生伤害。

“最严重时,家里要请两个保姆配合家人共同陪伴。”一向开朗的周兰芳被疾病隔绝在人群之外,日子愈见暗淡。

经心理疾病学专家诊断,除了服药,还建议入住有康养性质的集体生活环境,增加兴趣活动,提高与人沟通的机会。就这样,周兰芳搬去了城心社区居住。“社区带有四合院的住房环境,非常适合自己,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触手可及的医护保障。”

据了解,大家的家“城心”系列养老社区在北京均选址城市二环、三环交通枢纽位置,除了实现贴近子女外,还能做到贴近医疗、贴近社会,让老人无论紧急情况下外出就医,还是逛公园、逛商场,都能“拔腿就到”。

截至目前,周兰芳所在的城心社区在住老人600余人,平均年龄84岁。距离最近的三甲医院仅115米,且社区内有24小时专业医疗照护团队;即便老人外出就医,也有专护员陪同。而在社区内的医疗服务中心,老人们的慢病管理、日常诊疗、康复训练等需求也能得到专业的指导。此外,社区康乐团队所提供的文娱活动、知识讲堂、外出郊游、IP社团等,还能帮助老人在娱乐活动中找到“养老搭子”,保持社会归属感,在寓教于乐中训练身体机能。

在入住的第一年,因为生病,周兰芳不敢常出门参加活动。但城心社区充足的医疗和社交环境,给了她很强的安全感。在这种安全感下,忙惯了的周兰芳又开始晚年“再创业”了。

听到北京建筑大学有在职研究生因工作无法到校按教学计划接受辅导,打算放弃学业,周兰芳马上自荐,愿意无偿提供论文辅导协助。用周兰芳的话说,城心社区离学生工作、学习的地方很近,自己又是“闲散人员”,可以随时接待学生批改论文。从2019到2021年,在周兰芳的辅导下,何峰等学生最终完成了学业,获得了硕士学位,还与周兰芳建立了“忘年友谊”。

周兰芳辅导何峰修改论文(周兰芳供图)

因常有学生入园请教,园区里的“老伙伴”们都知道周兰芳是建筑专业的老师。在社区发起“为社区功能空间命名”活动时,同住城心社区的沈吕英拿起宣传单碰到周兰芳就说“这是你的活”。连城心社区康乐部的工作人员也“不见外”地邀请了周兰芳参与命名活动。最后,因方案成熟,充分体验建筑人文和功能价值,周兰芳的命名方案成为票选最佳方案。

而周兰芳自己也有了“草根”的别名。这还要从老人间的戏谑说起。那日,因沈吕英身穿红牡丹T恤,而被周兰芳笑称“你是牡丹花呀。”

沈吕英是牡丹花,周兰芳就自认是狗尾巴草。又因为查资料发现狗尾巴草是小米的祖先,玩笑间就把自己定义为了“草根”。

2021年,周兰芳在众多社区姐妹的鼓励下参加了“建党百年”汇演、重阳节活动表演。在活动上,周兰芳组织的诗歌联唱《耄耋之歌》一炮而红。这下,“草根”周兰芳做了合唱团队长,成了“草根领袖”。

她平和、亲切,更注重团队凝聚力,比起合唱团成员的水平和风格,她更在意整体气势。周兰芳说:“我们唱的是个精气神,谁还会难为草根呢”。

进入社区四年来,周兰芳在集体生活和“创业”中病情得到了好转。最近一年,她的病症很少发作,更积极投入到社区康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还参与到社区 “重阳节不脱节”倡议系列活动。

从参与唱歌,到组织合唱活动,准备演出……从自己走出孤独,到带动更多老人活力养老,帮助年轻人了解老人群体,这不是周兰芳的工作,这是她的生活方式。

治好精神内耗

据了解,“重阳节,不脱节”活动,是大家保险自2021年重阳节发起的倡议。该倡议旨在呼吁老人与日新月异的社会、数字生活和文化“不脱节”,号召年轻群体走进老人,共同打破社会对老人的刻板印象,让每一段生命历程都能自由享受生命乐趣。

而就在重阳节前不久,大家的家·朝阳城心社区康乐部还组织了不脱节秋游、掼蛋游戏、国庆电影档等活动,帮助老人拓展与外界的沟通机会。

秋游时,城心社区特地选择拥有花海、小动物等自然气息丰富的温榆河公园作为目的地。究其原因,如今“公园20分钟效应”文化盛行,为了让老年人更能走进流行文化,感受自然治愈力,康乐团队便提出了“亲近自然”的活动主题。

在9月24日出游当天,社区参与外出的老人超过百人,即使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坐在轮椅上感受秋日田园的清爽和惬意。

为了保障老人出行安全,康乐团队工作人员说:“当天我们随行3辆救护车,有专业医护人员陪同确保医疗意外的积极响应,物业部和客服部齐上阵,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情况,都有专业人员及时解决。”

温榆河公园秋游大合照(城心社区实习生尚骄阳供图)

城心社区实习生尚骄阳表示,工作期间,“开心最重要”是城心社区老人们对她说过最多的话,活动内容、形式都是其次。

“我曾经是很内耗的人。来城心社区工作前设想了很多工作出错的场景,也怕老人不好相处”。真正让尚骄阳从“紧人”变“Chill”的,就是城心社区里的老人。

回想自己入职的第一天,她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不敢主动与老人打招呼,直到被老人发现她是新面孔,加微信好友,还将“草根领袖”介绍给她,“你组织活动找不到人就找她,她一出现就能一呼百应”。

在这里,老人不只是被动接受照护的群体,也可以是发起关爱、共同解决问题的人。作为康乐团队的一员,策划文娱活动,呵护老人身体、认知、情绪、社交、精神是尚骄阳的本职工作,但她并非单打独斗。

“这个社区在东三环,外面车水马龙,有着高速运转的城市节奏,可这里很平静。在这里,我不用担心做不好,我们和老人是一个团队,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尚骄阳说。

截至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3亿人。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外出就业等成为社会常态,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面临独立养老。晚年孤独、社交孤立、就医不便正成为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选择抱团养老、与子女保持“一碗汤距离”等的养老方式。为此,大家保险旗下养老品牌大家的家提出“临近医疗,亲近子女,更近人间烟火”的“城心养老”模式,让每一座城心社区选址城市腹地,让老人不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不脱节社会活动与家庭生活,拥有随时可就医的安全感。

时至今日,“重阳节,不脱节”倡议已发展了四年,随着越来越多老人与养老机构一道,主动打破年龄气质标签,享受世界、人生旷野这类宏大命题,也有了更多真实可触的落地场景。

回看城心社区里的这些老人,岁月漫漫,衰老似乎只至肌肤。他们似乎在证明,如果对世界的热情永存,生命可以一直青春。
作者:冯实
编辑:马敏
运营编辑:马晓轶

推荐阅读

最近,车市“爆了”


哈里斯,花了几个亿?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影响有影响力的你。和我一起拨开迷雾,追寻真相,守望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