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市政协召开民主监督专题协商会议,委员、专家探求应对老龄化之方,建议——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关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截至2023年底,泉州市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94.8万,占户籍人口比例10.67%,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老龄化进程将持续加快,养老服务面临更大挑战。
12月19日,市政府市政协召开“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民主监督协商会议,市政协副主席肖惠中代表课题组作主题发言,认为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制度保障、服务供给、人才培养、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与会8位市政协委员、专家作重点发言,围绕如何满足养老新需求、应对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头脑风暴。
泉州晚报社记者摘录会议中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市政协副主席肖惠中
主题发言
“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确定为今年市政协民主监督协商议题后,市政协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课题调研组,在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开展针对性问卷调查、运用高校团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和短板,提出五个方面20条对策建议,同时形成调研主报告及30个子课题报告。
1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成立泉州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形成民政、卫健、医保、人社、发改、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加大养老政策供给。出台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和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如出台全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政策,明确最低补贴金额,打破户籍、地域限制。探索激励退休卫健人员服务养老事业的相关政策。
●加快养老金融发展。持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和部分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住院医疗补充险、住院护理补助险予以合理补助。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的筹资模式,科学合理确定长护险待遇水平,推动保险金融机构加快建成长护险智能化系统和产品。
2
优化服务供给,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持续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抓新建小区配套移交;抓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抓养老服务和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保障设施的融合建设;抓适老化改造。
●提升政府“兜底线、保基本”水平。科学合理布局公办养老机构;支持公办养老机构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经营、延伸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范围。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鼓励港澳台侨胞回乡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持续引入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机构;积极推广“物业+养老”“家政+养老”融合发展新模式;支持慈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养老服务事业。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支持县域养老机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依法组成服务联合体,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乡镇(街道)养老服务设施等转型建设成为功能更加丰富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动乡镇养老设施与基层卫生机构毗邻建设,支持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大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提升老龄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跑路、群众享受”;统筹推进智慧养老机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
●建设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之间功能衔接、协调连续的养老服务网络。借鉴山东省“五床联动”模式,将养老机构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之间高效衔接起来,及时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调整养老方式。
●注重发展文化养老服务。将文化养老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老年大学、文化社团及教培机构,打造“老年教育+文化养老”新模式,将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及课程送进养老服务机构,送到住养老人身边。
3
强化部门协作,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推进医养深度结合。完善医养结合有关政策;强化医保支撑;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医养协议合作;加强老年人健康服务。
●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中医门诊、中医馆入驻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诊疗养生和咨询服务;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托管、运营、新建养老机构,实现医养一体发展;支持研发、生产药食同源膳品,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健康膳食。
4
坚持以用为本,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研究制定职业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奖补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机构开展合作;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和慈善公益力量,引导低龄、健康老年人等“银发资源”参与志愿服务。
●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能力。开展一线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医养结合机构中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培训。构建养老服务职教联盟,打造多级联动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训共同体。推动与台湾合作办学,支持职业院校加大台湾养老服务专业师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健康照护师培养机制。
●拓宽养老服务人才发展通道。突出养老护理职称系列的细分领域,建立相应职称评定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拓宽养老产业职业技能培养提升渠道。
●强化养老服务人才激励。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营造社会认可氛围。
5
激发产业活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强化要素支持。加强资金保障,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竞争环境。
●注重养老与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养老模式;探索建设康养小镇;持续开展“银龄行动”,鼓励老年人参加泉州各地“文旅讲解员”队伍。
●加快发展老年产品制造业。鼓励引导我市纺织鞋服、卫生用品等传统支柱产业企业布局养老产品市场;鼓励引导建材家居企业研发生产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鼓励引导老年用品制造企业加快适老化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生产;培育老年用品经营主体;支持打造高水平老年用品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加强老年产品推介。
重点发言
王蔚
加快发展“物业+养老”模式
□王蔚 市政协委员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现阶段,“物业+养老”模式逐渐在养老服务事业中发挥作用,潜力巨大且有其优势,适用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泉州。
建议:一是加大对物业养老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向“物业+养老”倾斜,提供物业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项目,加大政府向物业企业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对物业企业从事养老服务进行补贴。二是制定物业养老服务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落实具体政策法规制定、资本保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保障,加强对物业养老服务的监管,对外公布社会监督和投诉电话、方法和流程。三是做好物业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引导较大物业企业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定期开展养老服务业务竞赛。四是转变公众对物业养老服务的观念,除加强宣传之外,可健全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也可积极引导支持付费服务。
蔡飞昌
加快泉州市长护险制度建设
□蔡飞昌 市政协委员 致公党泉州市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
长期护理保险在积极应对老龄化、保障失能群体方面有着重要意义。2020年晋江市和石狮市陆续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今年9月全国推开长护险制度建设。
建议:一是建立健全长护险制度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制度衔接整合,保障机制长效运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健全筹资运行机制,加强服务动态监管,即健全完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多元筹资,构建涵盖政府、企业、个人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网络,并实行与个人收入相匹配的缴费制度;借助智能技术手段赋能创新应用,智慧管理长护险;加强监管,完善长护险稽核机制。三是扩大保障覆盖范围,补齐长护服务供给缺口,适时制定统一的长护险服务质量标准,优化提升服务质量等。
赖兵莲
优化养老设施空间布局
□赖兵莲 市政协常委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保障。
建议: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规划建设兼顾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功能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二是科技赋能,优化布局,根据大数据,结合人口普查数据,科学判断各乡镇、各街道老年人口总量,统筹配置区域性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三是新增设施与改造优化相结合,鼓励多类设施合建,可充分利用撤销的学校闲置场地,进行适老化改造,作为社区级养老中心。四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扩大养老设施的朋友圈。社区可与医院、单位食堂等对接,可将零售超市、茶楼、便利店等纳入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可与附近的小学中学大学沟通,形成定期访问或远程协作机制。五是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空间。六是发展特色养老服务设施,在戴云山、清源山等生态涵养区周边,发展特色高端养老设施。
张艺斌
帮扶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群体
□张艺斌 市政协委员 市计生协会党组书记 常务专职副会长
计生特殊家庭指失独家庭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当前这些家庭面临着精神情感缺乏慰藉、经济状况较为拮据、养老照护面临困难、医疗保障相对不足、心理疏导不够全面等困难和问题。
建议:提高特别扶助保障标准,特别扶助金由每年发放一次改为每半年发放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公益金或基金。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计生特殊家庭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家庭健康管理制度。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机制,给予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建立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发展的养老服务机制。倡导社会共同关怀,推动建立计生特殊家庭关怀机制。计生协会主动履职担当,健全完善四级服务网络,分类施助、精准帮扶。
彭垂鼎
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彭垂鼎 市政协委员 泉港区政协主席
“中国长寿之乡”泉港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养老机构建设发展迅速。以下提供些许启示和建议。
建议:政府引导扶持方面,加强整体规划引导,加大财政倾斜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机构运营模式发展方面,重视机构品牌化运营,在推广公建民营的同时鼓励多种运营模式并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融合发展方面,完善医养结合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增加变更登记范围;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立延伸服务站点、增设家庭病床服务项目,并纳入医保协议定点范围。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合作定向培养,返聘退休医务人员,发动本土就业。医康养产业政策扶持方面,制定出台医康养产业方面的招商激励政策,同时鼓励引导市属产业基金对大健康产业予以倾斜支持。
李嘉琳
医养结合”让养老服务更有“医”靠
□李嘉琳 市政协委员 德化县医院工会主席
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是成为解决当下及未来养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议:推进“医养结合”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加强“医养结合”全面领导,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加大“医养结合”资金保障。加大“医养结合”资源整合利用,推动管理创新发展,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模式,负责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整体运营和管理;整合提升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做大做强同一机构“医养结合”模式;打造“线上签约”模式,实现“远程健康管理”“足不出户”。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探索“1+N”服务模式,整合基层医疗资源,深化医养互补协同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医养人才队伍、强化“校+院+企”合作机制、培优医养人才服务环境等。
李辉
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李辉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院长
当前,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已成为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助力泉州养老事业发展的必要之举。
那么如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建议:一是在泉州医高专建设泉州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成立泉州市养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组织制定养老服务各项工种的行业标准和人才结构标准,完善养老相关职业(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准入机制。四是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制定养老护理人才职称评审制,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保障。
秦小方
支持养老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秦小方 光大百龄帮集团运营经理 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副院长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运营管理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建设和运营成本高、人才短缺、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缓慢等。
养老机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或延伸服务,或与规模化连锁化的家政服务企业合作,或在相关公众服务平台上开设专门的展示板块,同时设置在线预约参观功能。二是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养老服务的地方标准,完善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将养老机构的管理系统接入“福见康养”公众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服务需求等信息的共享。三是拓展从业人员培训培养路径,鼓励职业院校与养老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家政服务企业员工的培训,加大对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培训的力度,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晋升机制,鼓励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