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漾 来源 | 萨提亚育儿(ID: satiryuer)
从这6个教育习惯开始,给孩子自主权、激发孩子内在动力,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更优秀。“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没怎么管,照样学习长大,现在的孩子可真难教。”
不能自我主宰的孩子,是很难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之前,河南的7岁男孩小曹,在网上火了,并且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去年的小曹,还是个奶呼呼的小胖子,爸爸决定带儿子跑步。一年下来,小曹也从“3公里40分钟”,实现了“3公里15分钟”的提速,“小胖子”变成了“阳光小男孩”。爸爸表示,在此期间,孩子有过哭闹、想过放弃,最终,在他的陪伴下都完成了。看过这样一句话:每天高质量的陪伴,半小时远胜于一天。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如小曹这般幸运,能得到父母真正的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在无声的呼唤着父母的关注。孩子是否能从“他律”走向“自律”,高质量的陪伴,是第一道关。哪怕每天抽出10分钟,对孩子全身心地灌注,一年下来,孩子也能集齐一整“桶”的爱,去滋养他们的信心与坚定、专注与果敢。前两年放假,我都会提前打听,给孩子报一些培训班,大多都会挑一些我认为对未来、对学习有益的课程。有了这几年“出钱出力不讨好”的经历,今年我决定“躺平”,先让他自己拿主意。没想到,孩子想的正好与我想的不谋而合,我再三确认、带他试课,再报名。自然,孩子也有沮丧、耍赖、喊累的时候,不过,相对于我强加给他的,他能更快地回到正轨。“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
让他参与到家庭、生活的管理中来,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形成自我负责的闭环,而不是“我为你好”、“我安排你做”的填鸭。是不是时常感觉:孩子越大越难教,很多小事,说了无数次,他们既不听,也不做,就像故意跟你做对。在人的心理上,如果受到过多、过强,或时间过长的外部刺激,便很容易产生本能的逆反。道理很简单,如果仅仅用“说教”,就能影响一个人,那么,便不会有那么多教育冲突了。我们心甘情愿做的事,便用行动做给孩子看;我们不愿做的事,便用“结果”让孩子去体会“后果”。磨磨蹭蹭上学迟到,自然要遭到老师的“处罚”......彼时,再用简单的道理与耐心的讲解,让孩子体会到“自律”的好处。被“物质奖励”喂大的孩子,看似自律听话,实则,孩子的内在动机,正在被“物质的欲望”和“权威的施予”逐渐吞噬。
真正能持久、快乐学习的孩子,往往是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而非被物质所吸引。真正生活习惯良好的孩子,是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安全感与满足感,而非为了得到某样物品。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需要十几年;教育好一个孩子,也没有捷径可走。意思是说,大多数孩子都在玩的时候,学霸已经在变道超车了。其实,真正让学霸超车的,从来不是某个暑假,而是持之以恒的坚持。亦或是:用学习填充了孩子所有的时间,稍微的松懈,便焦虑暴躁。长期紧绷的皮筋,迟早会断;一直消耗的精力,迟早会枯竭。自律从来都不是苦行僧似的坚持,而是一点点精进的自我掌控力。不仅是想做到什么就做到什么,更是不能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定是学习、娱乐、休息、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合体。妈妈带孩子坐地铁,妈妈捧着一本书,孩子也捧着一本书。不爱看书的父母,孩子自然也是手机不离;生活颓废的父母,孩子基本也提不起精神;正如有一个故事中说的那样:原件出了问题,修改影印版是无用的。想要做到自律,便要克服人性中的及时满足、及时行乐。从习惯做起,帮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来源:萨提亚育儿(ID: 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