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个小题,共29分)
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知识是每个人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打深☐打牢的积石。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cān化的知识。需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_____。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
玉不琢
快cān
改为
(2)文中方框处应填写的正确标点是 。
(3)下列各句填入“_____”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B.只有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C.既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能充分激发。
D.因为充分激发出来,所以才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2.(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西游记》中的唐僧既有迂腐有时不辨别忠奸等缺点,又有信念坚定,仁慈善良等优点。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医务工作者们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们,生怕让他们再次受伤。
B.看到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大家都肃然起敬。
C.看着熊宝宝一天天快乐长大,小朋友们都忍俊不禁。
D.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见异思迁。
5.(10分)古诗文默写赏析。
(1)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借自然景物变化揭示哲理的句子是 ,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的句是 , 。
6.(4分)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 ,“秋思”是 。
(2)下列对该曲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苦。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写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7.(4分)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①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②《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二、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
8.(4分)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各题。
(1)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一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活动三:
三、阅读理解与分析(35分)
10.(12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11.(10分)阅读课文选段。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的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_起一大片竹筛来,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的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所填动词和划线动词的作用。
(2)所选文段中,详写了冬天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本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写了百草园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12.(5分)阅读“铁杵磨针”,回答问题。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方
欲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说说这个故事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13.(8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
② |
③ |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四、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4.(50分)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她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内容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个小题,共29分)
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知识是每个人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打深☐打牢的积石。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cān化的知识。需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_____。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
玉不琢 zhuó
快cān 餐
积 改为 基
(2)文中方框处应填写的正确标点是 顿号 。
(3)下列各句填入“_____”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B.只有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C.既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能充分激发。
D.因为充分激发出来,所以才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玉不琢”中的“琢”读作“zhuó”,“快cān”写作“快餐”,“积石”应为“基石”。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打深”“打牢”是句子内部并列的定语,二者之间用顿号分隔。
(3)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横线处的语句处在语段结尾,应该填一个总括性的语句。联系语段内容“人不学,不知义”“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可知,用“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出来”来总结是恰当的。
故选:A。
【解答】答案:
(1)zhuó;餐;积;基。
(2)顿号
(3)A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西游记》中的唐僧既有迂腐有时不辨别忠奸等缺点,又有信念坚定,仁慈善良等优点。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不是“南宋”。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一面对两面,可去掉“能否”;
B.有误,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C.正确;
D.有误,句式杂糅,可去掉“因为”或“的原因”。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医务工作者们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们,生怕让他们再次受伤。
B.看到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大家都肃然起敬。
C.看着熊宝宝一天天快乐长大,小朋友们都忍俊不禁。
D.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见异思迁。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发笑。本句使用与语境不符。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10分)古诗文默写赏析。
(1)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借自然景物变化揭示哲理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的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水何澹澹(注意“澹澹”的书写)
(2)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碧霄”的书写)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的书写)
(5)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
(6)不知何处吹芦管
(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注意“残”的书写)
(8)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点评】默写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时不能写错别字。
6.(4分)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 曲牌名 ,“秋思”是 题目 。
(2)下列对该曲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苦。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写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常识积累。“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和内涵。
ABC.正确。
D.有误,“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错误,本曲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
故选:D。
答案:
(1)曲牌名 题目
(2)D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4分)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①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长妈妈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藤野先生 。
②《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C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①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是长妈妈,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是藤野先生。
②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据此可知,《故乡》不属于《朝花夕拾》。
故选:C。
答案:
①长妈妈,藤野先生。
②C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二、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
8.(4分)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各题。
(1)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一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活动三: 举办“名著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来写,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得体,有宣传性即可。例如: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形式。首先应明确活动的主题和目的,然后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本题设计活动形式要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一主题。例如:举行“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举行诵读技巧分享会等等。
【解答】答案:
(1)示例: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我读书,我快乐。
(2)示例:举办“名著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三、阅读理解与分析(35分)
10.(12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③吾日三省吾身 反省
④不逾矩 超过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自身 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分析】译文: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②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生气,发怒。
③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句意为:不越出规矩。逾:越过,超过。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朋: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快乐。句子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吾日三省吾身”这一章从 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自身 的修养。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简单阐述即可。
答案:
(1)①通“悦”,愉快 ②生气,发怒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越过,超过
(2)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②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自身的修养。
(4)答案示例: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每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
【点评】文言实词“贤”的用法: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有才能)
文言实词“信”的用法: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
谓为信然(确实)
岂信然邪(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
11.(10分)阅读课文选段。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的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_起一大片竹筛来,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的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所填动词和划线动词的作用。
(2)所选文段中,详写了冬天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本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写了百草园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分析】语段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解答】(1)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段内容,根据记忆直接填写动词即可,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语言的生动性来解答动词的作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抓住题目中提示的答点“哪些方面写了捕鸟”,梳理文内容,抓住描写的语句来分析,从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来分析描写的作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述。为了表现赞同的态度与情感而先从其反面写起,这种方法叫欲扬先抑,本段就是采用这种写法,从衬托冬天百园的趣味来解答。
答案:
(1)(支)(撒)(系)牵)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和乐趣。
(2)作者从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写了捕鸟的情况。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了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
(3)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以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2.(5分)阅读“铁杵磨针”,回答问题。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方 正在
欲 想要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说说这个故事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分析】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逢老媪磨方铁杵句意: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正在;
欲作针句意: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欲,想要。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感,被感动;还,回去;卒,完成。
句意: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通过李白和老妇人的对话以及后来李白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用成语概括可以用“持之以恒”。
答案:
(1)正在;
想要。
(2)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持之以恒的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同时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在翻译文言文基础上体会作者写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多读。同时也要加强诗歌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写作背景,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都要学会鉴赏。
13.(8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
② 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
③ 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分析】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4﹣9),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10﹣15),回忆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
【解答】(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是以倒叙的方式写作,按时间顺序,第②件事是: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第③件事是: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一定要注意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不能填错。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
(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才”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
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答案:
(1)②去年秋天(1分),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
③这个周末(1分),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分)
(2)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2分。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分)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2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分)。
(3)①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1分)
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②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1分
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4)能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各1分,分别进行分析各1分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2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2分)
【点评】本阅读第(2)题是记叙文阅读的典型题,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四、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4.(50分)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她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审题立意】找准文题中的关键词人称“我”而不是你和她,“最欣赏”写出我为什么最喜欢,“一个人”文中可以写多个人,但必须集中笔力写一个人,其他人物是对比衬托的作用。
【思路点拨】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一到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两至三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两类文字不能少于全文三分之二。“人”可以写身边的人;父母、老师等,也可跨越历史,写古代和文学作品中的人:李白、岳飞等。
【误区指南】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我最欣赏的一个人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也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围绕我最欣赏的一个人空发议论,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细节描写】欣赏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段话出自苏轼的《留侯论》,它的大意是:古时候被称作豪杰的人,一定具有一般人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高远。
《留侯论》一文说的是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的谋士张良。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和显赫荣耀的地位,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他结交刺客,在秦始皇必经之路上埋伏等待,想要击杀他,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难到他处。
一天,张良在桥边散步时,遇见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他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踢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忍着心中的不满,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还是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便匆匆赶到桥上。谁知老人已经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又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的“智囊”。
不能忍的张良刺秦失败,命悬于丝;在学会忍耐后,他才发挥出了自己真正的才干。
我也是个无法忍耐的人,如果有人说我一句坏话,我定会反说他两句;如果有人打我一下,我也绝对不会客气。但是自从读到这一篇《留侯论》后,我才明白:忍耐不是软弱,乃是大度;忍耐并非投降,而是胜利。
其实,人无完人,审视一下自己,我们就没有理由对周围的一切都那么苛刻。一个人的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的忍耐程度。学会忍耐,会让生活更加轻松;学会忍耐,我们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学会忍耐,我们不会再为小事烦恼。
忍耐,是在等待一个机会,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还有没来由的猜测,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并毫不动摇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直到我们成功的那一刻,让所有人为我们鼓掌。
【点评】【例文点评】一看到“我最欣赏的一个人”这个题目,大多数同学会搜肠刮肚的从身边的事写起,写的人也会是身边的人,情节也大同小异,而这篇文章的格局却让我们感到新鲜和敬佩,作者把眼光对准古代,写了张良的故事,并深入探讨了忍耐的重要性,令人耳目一新。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以“ 国学经典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内容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容易让考生寻找到写作思路,但想写好它,却有点难度,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既能打开思路,也要围绕题目来写,做到不跑题的基本要求。
【审题立意】题目是xx伴我行,里面有几个关键词语:xx、伴我、行。所以写作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为“xx”,不能是其他的东西;二是把握好重点,“xx”和“行”是题眼,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那些xx给“我”的成长带来些什么影响;三是要注意叙述的角色,成长的主体是“我”,必须用第一人称叙述。
【思路点拨】要合理选择材料,一要着眼于“xx”;二要着眼于“思想”,要从xx中提炼出一种观点、思想,而且是积极向上、格调高昂、催人奋进的主题;三是要着眼于“经历”,要选用自己成长历程中深有影响的人物、事例,也就是说写出这些课文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教益。
【形式创新】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等。
【文体选择】在体裁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解答】【例文】
国学经典伴我行
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诵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国学经典。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下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工具”﹣捶背沙铲,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捶背…《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自从我得了“过敏性咳嗽”以来,妈妈每天晚上没睡几个小时,还怕咳嗽耽误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国学经典诵读,我爱您。你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我相信您会温暖我一辈子的。
【点评】【例文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本文以国学经典为出发点,文章中很多优美的诗句,体现出作者国学的底蕴,充分肯定了国学的重要作用,是一篇不错的例文。
电子版免费领取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领取电子版下载打印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领取电子版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