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 非遗文化(六)】国家级非遗之麒麟舞

政务   2024-12-04 17:11   广东  




汕尾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蕴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30项、市级75项,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在这里,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交融汇合,让我们一起了解汕尾9项国家级非遗: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陆丰皮影戏、汕尾滚地金龙、麒麟舞、河田高景、甲子英歌、汕尾渔歌。






麒麟舞是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明清以来,流入海陆丰地区的麒麟舞,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海丰麒麟舞具有精彩夺目的舞蹈艺术特色,它与全国各地的麒麟舞有所不同。海丰麒麟舞是广东汕尾地区民间融武技、舞蹈、音乐和制作等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武术表演。2008年,海丰麒麟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丰麒麟舞表演过程中,舞者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在大锣、大鼓、广钹、大唢呐合奏的吹打乐旋律中,依照八卦方位,舞八面、吃四方,以祈全境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舞麒麟后紧接着是武术表演,这是麒麟舞表演的必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拳术、棍术套路表演,有徒手斗双刀、尖串斗铁尺、藤牌挡尖串及数十人的棍对打等,俗称为“搬五彩”表演。这些表演动作紧凑连贯,一气呵成,场面热烈,极具观赏性。武术表演结束后,鞭炮在舞场响起,麒麟再次起舞参拜,表示谢意,整场麒麟舞表演方告结束。




麒麟道具是民间艺人精心制作的。海丰麒麟的造型比较独特,它比广府的“醒狮”和客家的“盖仔狮”的狮头偏大,古朴的形状体现在大脑袋和狮口,神气逼人的大眼睛、金色独角和夸张的艺术形象中,展现了麒麟的威武雄风,猛烈中蕴藏祥瑞,充满着智慧和灵敏。



麒麟的制作以竹篾、冰秋纸、颜料为主要材料,先用竹篾扎成麒麟头的形状,糊裱上多层冰秋纸,其眼、耳、嘴等部位均粘上猪鬃或马鬃或植物纤维,晾干后,以金色、青色、白色、红色、黑色等色料画染和点缀其角、脸、牙、鼻、眼、眉、嘴等形态,再涂漆光油以保护其形色。麒麟的额头上画着“先天八卦”图案,八卦主要寓意为法宝辟邪;麒麟头角挂上红布彩球,红布垂挂在两耳上,彩球内包藏着五色线和缝衣针数百支,针的作用是驱煞。麒麟头制成后,还要以花布或白布画上鳞甲的图案,制作状如麒麟身的“狮被”,并配上“麒麟尾”。制作“狮被”也有突出武馆或乡村标志的讲究,“狮被”与头部相接处以乌色、红色、赤色、白色、绿色等布料叠缝而成,第一片布料的颜色则是象征该馆(乡)的标志,如红布则为红旗,黑布则为黑旗等。整幅“狮被”长度约一丈余,宽约三尺。









END





来源|汕尾日报

编辑林晋巧

责编|杨明森

审核许海东




往期推荐:





尊宪崇法 | 关于宪法,你了解多少?

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汕尾创新“234”连线扩面新打法线验收!

您参加2025年度居民医保了吗?集中征缴莫错过,断保再续要等待!

点点点,左下关注,右下一键三连哦!

汕尾发布
红色热土,善美之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