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多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绽放新时代光彩。
“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冯巩在谈及新时代曲艺事业发展时这样说道。
中国传统曲艺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审美意境及非凡的艺术价值深深地扎根于普通大众之中,它既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构建世界文化多元化、多样性必不可缺的因素。
10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惠民演出在江苏南通成功举办。
“身处江海大地,通州文艺工作者满怀追江赶海的创作激情,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致力于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南通市通州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高宏彬作为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获奖作品南通说唱《花二侯卖花》代表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这样说道。
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除南通说唱《花二侯卖花》外,还有南音《南音魂》、苏州弹词《牧童遥指杏花村》、潞安大鼓《牡丹绽放国色香》、曲艺小品《不了情》、台州鼓词《千秋长耀赤子心》(作者:尚文波)、曲艺小品《父亲》(作者:张瀛、王宏)、相声《相逢是“元”》(作者:高晓攀、刘亚群)、相声《心腹》(作者:刘骥)等获奖作品通过曲艺形式全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画卷,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及时迅速地反映新时代的巨大变革,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彰显自强不息的时代价值
“各国人民的处境和命运千差万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改变命运的不屈奋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
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处境命运有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一致的,也最容易引起共鸣。成千上万中国人靠勤劳双手、创新智慧、创业勇气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这其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传递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源头活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植根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讲好中国人的奋斗追梦故事,让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价值追求、情感体验等。要讲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与世界人民一道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拉紧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
电视艺术作品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理应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关切,勇担时代使命,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国之大者”,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新时代的奋斗实践与社会发展。
10月19日上午,第15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新时代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任孟山作为国际传播专家,在观察西方版中国故事和中国版中国故事的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核心,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版的中国故事,更是中国版的世界故事。
当代中国社会的崭新形象也通过文艺作品的“出海”和海外传播,走进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海外观者体悟到中华大地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本届金鹰奖获奖作品不仅在国内赢得赞誉,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收视、口碑双丰收,展现出强劲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电视剧《狂飙》日版海报
法新社发布文章点赞《繁花》点燃人们对沪语的热情;《狂飙》《三体》等剧在多个国家位居国产剧集播放量榜首;用将近一集时间展现非遗文化茶百戏的《梦华录》海外热播,极大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十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掷地有声,深刻阐述了中国的文明观,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
近年来,我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持续进行,秉持着不尽相同的发展道路,文化交流呈现姹紫嫣红的夺目光彩。“今日中国”艺术周、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通过各类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国艺术家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教授在参加第三届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间隙接受采访时,以中央戏剧学院携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打造的精品诗化《红楼梦》为例,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放眼世界,有传播力才有影响力。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作为本剧视觉总监与舞美设计曾表示,《红楼梦》不仅是一个古代家族的故事和命运,更是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命运。
作为一部中国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并在海外广泛传播。2016年,歌剧《红楼梦》在旧金山歌剧院上演6场,上座率高达97%,并在2022年重返旧金山演出;2023年,中国上海越剧院携经典剧目《红楼梦》应邀参加第25届曼谷国际舞蹈音乐艺术节并成功举办两场演出,收获热烈反响,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除红楼梦外,近年来,随着影视转化、IP孵化,中国古典名著在海外持续走红,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爱上了中国文化并通过文艺作品了解中国,并更加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的文化。
游戏《黑神话·悟空》宣传海报
此外,伴随文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文化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并呈现出科技创新“赋能”、传统文化“点睛”和产业联动“破圈”的文化发展新亮点。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改编而成的网络游戏《黑神话:悟空》,即是一大力证。8月底,被国内玩家期待已久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引发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彭博新闻社、埃菲社、墨西哥阿兹特克电视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多家外媒关注。该游戏发售首日迅速引发热议,登顶Steam、WeGame等多个平台的多国销量榜首。该游戏在开启预售的第二天,就登顶Steam全球热销榜。除了高新技术、精良品质、跨界融合,强烈的文化本位意识、深沉的传统文化情怀再一次显示出《黑神话:悟空》的中国风范与当代特征。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从“现象级IP剧”在泰国、韩国、日本、美国热播,到16部中国网文作品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网文小说,凭借想象丰富、故事精彩、代入感强等诸多优势阔步“出海”。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40亿元,海外活跃用户总数近2亿人,其中“Z世代”占80%,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末,各海外网文平台培养海外本土作者近百万人,创作海外原创作品150余万部。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注意到中国“短剧出海”的新趋势。报道指出,2021年中国小程序短剧问世。大约在2022年,中国短剧开始探索海外市场。2022年8月到2024年6月期间,超过100款短剧应用在海外市场活跃,累计下载量达到1.48亿次,内购收入达2.52亿美元。美国“感应塔”数据分析公司不久前公布的《2024年短剧“出海”市场洞察》报告也显示,近一年中国短剧“出海”热度骤增。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关乎文明之间的和平和谐,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中生生不息,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潮流呼唤着各种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同放异彩、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力量,共同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