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会书单丨媒介化社会中的新闻传播学

学术   2024-05-26 20:52   浙江  


MEDIATIZATION

一切技术都是媒介,一切媒介都是我们自身的外化和延伸,每一种技术都创造一种环境。

——马歇尔·麦克卢汉

01

片来源网络

《消失的地域》

作者:[美]约书亚·梅罗维茨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原作名:No Sense of Place: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译者:肖志军

出版年:2002-11-01

《消失的地域》一书主要是分析电视对于美国的影响,并借此探索媒介对于大众行为、价值观等到方面的影响。从某种层面来说是对麦克卢汉与埃尔温·戈夫曼等人的理论的延伸与发展。

梅罗维茨在书中研究的是一种能够将面对面交往与媒介的研究联系起来的共同基础——社会“场景”的结构。就如他书中所言“电子媒介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其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产生影响”,媒介本身构成了一种文化环境,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当我们的社会场景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行为有什么新的形式和意义?我们将会变成谁?变成什么样?作者认为电子媒介的使用造就了新的信息系统,而这一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情境定义,使得公共场景得到融合,从而使得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角色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以说,电子媒介的出现造成了地点对人类越来越不重要,甚至无意义,也就是所谓的“地域的消失”。


02

片来源网络
《媒介化生存》
作者:李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沉浸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年:2019-3-11
无纸化办工、无现金购物、无边界沟通……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变,沉浸传播现象无处不在,令我们重新思考媒介,重新定义人与媒介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的生存。
《媒介化生存》一书从沉浸传播的理论视角,旨在重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媒介究竟是什么?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未来人与媒介的关系走向如何?作者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传统的媒介本体论、媒介价值观、媒介时空观不能全然解释的新现象和大问题。
在书中,作者主要论述了边界消逝带来虚拟与现实的全面融合;重新定义了人、媒介与生存的概念和关系;整合重塑了人类的生存时空、价值观念、游戏规则和文化内核;提出了颠覆现有逻辑的“沉浸新闻模式”和“沉浸广告模式”;预见了“沉浸人”所代表的生物智能的未来以及正在形成的全新泛在文明形态。《媒介化生存》一书是对沉浸传播理论的现实检验以及发展深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03

片来源网络

《Deep Mediatization》

作者:Andreas Hepp

出版社:Routledge

副标题:Key Ideas in Media & Cultural Studies

出版年:2019-6-15

作者在《Deep Mediatization》一书中提出一套通过数字媒体及其基础设施重塑社会的理论,并对当今与媒体有关的变化进行解读。基于最新研究,赫普提出“深度媒介化”这一新概念,并解释了什么是深度媒介化、深度媒介化如何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等问题。书中概述的一系列有关原创性和批评性的研究,为媒体与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新视角。

这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介绍、深度媒介化的形成、媒介是一个过程、构型方法、深度媒介化对社会的重构、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个体、深度媒介化与美好生活。本书采用建构主义的视角,从个体的媒介实践和使用出发指向日常生活,旨在破除媒介中心论的幻象。各个章节紧密相连,前后承接,通过唯物现象学的方法建构起深度媒介化的理论,并期望技术“递归性”能够实现美好生活。


04

图片来源:网络

《表象的礼赞》

作者:[巴西]威廉·弗卢塞尔/[德]斯特凡·博尔曼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媒介现象学

原作名:Lob der Oberflächlichkeit:Für eine Phänomenologie der Medien

译者:周海宁/许凌波/周轩

出版年:2023-9

《表象的礼赞:媒介现象学》一书根据威廉·弗卢塞尔生前的手稿整理而成,收录其三十三篇文章,具体分为“表象的礼赞”“符号化的世界”“基于新媒介的图像的后历史”“新的想象力”四个部分,对应着他赞扬生活世界、肯定虚拟性、鼓励超越历史和推动意识维度转向四个层面的数字媒介思想。

基于对虚拟化数字世界的肯定,弗卢塞尔尝试为人类传播赋予新的意义,并形成了其两大基本理论——数字本体论与数字人类学。一方面,弗卢塞尔指明,人类已从异化了的文字符号世界跃入数字符号世界;另一方面,他强调人类本身的扩张,即从所谓的“自然人”(Human-being)转变为“数字人”(Digita-being),进而成为“游戏的人”(Homo Ludens)。

弗卢塞尔颇具预见性地洞察了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图景,呼吁人们警惕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陷阱,其理论为我们反思当今的技术图像世界、廓清数字迷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论视角。


END


文案 / 张瀚弛 于佳欣 陈昊

排版 / 黄仲夏 王佳美 俞丹妮

审核 / 王志伟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会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互动平台:提供招生、学习、就业资讯与服务,提示注意事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