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罗定,暖阳融融斜挂长岗坡渡槽上,一派和谐的乡村景致。
近日,水利部文明办公布第五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名单,罗定长岗坡渡槽成功入选,兼具工程效益与文化价值的渡槽再次得到认可。
今年9月,CCTV—17连续16日使用长岗坡画面播放天气,并于10月入选秋分节气全国生态文旅品牌名录,越来越多人看到了这座“人工天河”。
凌空飞架的长岗坡渡槽,从罗定人的汗水中而来,浓缩了英雄儿女的筚路蓝缕,在文旅开发、价值认证和多元活动中,已经与罗定深深融合,成为城市品牌的重要符号,在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持续发挥作用。
登高而望,水流滚滚,渡槽一头顺着青山延展,另一头隐没在山林间。回忆当年万人开工的场景,总让人无限感慨、心潮激荡。
20世纪70年代,在经费缺乏、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数万罗定人民几乎全凭钢钎和铁锤,凿穿了岩山,仅靠一双双手、一副副肩膀和一身力气,把无数吨钢材、水泥、石块等材料运上高空,按照事先绘制好的蓝图,把它们变成一座实实在在的渡槽。
此次入选第五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名单,长岗坡渡槽,实至名归——
论工程,长岗坡渡槽的规模和长度在人力渡槽建造历史上曾雄踞世界第一,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以巨龙般的身躯,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滋润着20多万亩农田,保障了55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至今发挥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论文化,全国许多政治界、文艺界人士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国内18个省份的代表及港澳同胞留下足迹,广东省内来客来到罗定,定会慕名前去一睹这“南国红旗渠”的壮丽风姿,许多国外水利专家和贵宾都曾来此参观。
从远处看,长岗坡渡槽横跨沃野,一个个跨拱支撑起长长的槽身,气势恢宏。
今年10月,一则好消息传来——“中国天气”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秋分节气发布会举行,长岗坡渡槽入选秋分节气全国生态文旅品牌名录。
作为罗定城市符号和文化品牌,细数这座“人工天河”的美名: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名片、南粤红旗渠、广东摄影目的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乡村文旅目的地……无不意义重大,令人印象深刻。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折射出城市底蕴和气质。于来访者而言,长岗坡很丰富。无论从历史、地理、人文、精神、水利、群众、情感、文艺的哪个维度,总能“发现长岗坡”。
提到罗定,就想到长岗坡渡槽,这是城市记忆和城市品牌的最佳例证。
在罗定人看来,长岗坡渡槽有三座,是矗立于物质空间的宏伟水利工程,是闪光于媒体世界的罗定文化符号,是存在于罗定人集体记忆里的乡愁地标。
2018年,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正式揭幕,成为集教育培训、党性修养、实践锻炼、学习交流、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教育基地,来往人流更旺。基地正式开放至今,共吸引了超百万人次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有数十万人次党员到基地接受现场教育培训。
近年来,长岗坡渡槽越来越受重视,内涵更加深厚,在文艺、媒介、教育等多个领域,更丰富的长岗坡被看见。
最关键的是,长岗坡渡槽真实地助益罗定人民,为人们真心实意地认同,激励着一代代罗定儿女传承和发扬“为民、担当、实干”的精神,共创更美更好的罗定!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