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雄安】③燕赵风骨:北学与“容城三贤”的精神境界和后世影响

民生   2025-01-02 15:47   河北  

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怀抱着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水乡白洋淀,其所辖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区域,自古便是边关要塞、畿辅重地、商贸榷场和人文枢纽。过去在这里,农耕、游牧、渔猎文明交汇互渗,燕赵、齐鲁、戎狄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共同铸就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


特别策划推出《史说雄安》专栏,带你走进历史长河,深入探寻雄安地区绵延不绝、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今天,《史说雄安》专栏推出第三期——燕赵风骨:北学与“容城三贤”的精神境界和后世影响。

北学概念古已有之,《隋书·儒林传》曰:“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北学开山董仲舒以其内圣外王之学,取得的巨大功业,成为北学士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其为学宗旨和思想特质则奠定了北学的发展方向和精神追求。清初大儒孙奇逢让弟子编撰《北学编》一书,奠定了北学作为燕赵地域之学的地位。地域之学是地域文化深层的理念部分,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和学术传统。地域之学的确立,是地域文化高度自觉的结果,会涵养一地之学风,传承一地之精神,转移一地之风俗,使一地之文脉相续不绝。北学是燕赵文化内省自觉的结晶,是燕赵文化的精华。与其他地域之学略有不同的是,北学还有广义北方之学的含义,是北方文化精神的象征,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儒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的是“王道”政治,使百姓怡然自得,在润物无声之中,达改过迁善之功效。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孟子·尽心下》)“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这是儒者最高的精神境界,足见圣贤之感召力和影响力。

曾国藩说:风俗之厚薄,视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顾炎武亦曰:以一人而易天下,其风流至于百余年之久。梁启超说:“……承其风者数百年,虽在风流歇绝之后,而其精爽之熏铸于社会意识中不可磨灭,遇机缘而辄复活。”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具崇高人格之北学先贤,代不乏人。无论是明末“范阳三烈士”(孙奇逢、鹿正、张果中),还是曾国藩所称许的“直隶四先正”(杨继盛、赵南星、鹿善继、孙奇逢),亦或“容城三贤”(刘因、杨继盛、孙奇逢)等等,无一不充溢着强烈的人格精神力量。其思想,其精神,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当下也正被时代机缘所激发而复活,焕发新的光彩。


雄安是历史上的北学重镇,以元代刘因、明代杨继盛、清初孙奇逢为代表的“容城三贤”,不只是地方性的乡贤,而都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圣贤人物。刘因是元代北学大儒,清代学者黄百家誉其为元代三大儒之一。在当时北方学术凋敝之下,刘因几乎凭一己之力,使“北方之学郁起”。孙奇逢对刘因的学识、人品评价极高,其《理学宗传》将刘因列于元儒之首,认为在元代,“大义划然,体纯学粹,先生一人也”。一生除短暂入仕外,主要以隐居教学为主,被称为儒门的隐者。刘因道德高尚,时人无不敬仰。风俗浇薄之时,足以抵挡流俗,使顽夫廉,懦夫立,薄夫敦,鄙夫宽。明初大儒薛瑄称:“刘静修百世之师也”,视刘因为圣人。刘因去世之后,元顺帝颁圣旨称赞刘因:“负卓越之才,蕴高明之学。……上可以禅国家之风化,下可以为学者之范模。”元人虞集曰:“予观于国朝混一之初,北方之学者高明坚勇,孰有过于静修者哉?”元人江存礼评价刘因和许衡曰:“刘梦吉之高明,许鲁斋之践履。”后人均给予刘因“高明”之评价。何谓“高明”?《中庸》曰“极高明而道中庸”,“高明配天”。赞许刘因“高明”,乃指其精神境界已上达天道,亦即学达性天、过化存神之境。


杨继盛以“天下第一忠烈”形象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孙奇逢称:“明代忠臣多矣!如公(指杨继盛)之轰烈惊天动地者,实为第一!”杨继盛以忧国、忧民、忧天下之热忱,先后上疏,弹劾嘉靖皇帝的宠臣大将军仇鸾、首辅严嵩,遭到残酷迫害,受尽酷刑,直至被害。明清以来的读书人几乎无不受其人格精神所感召。北学学统、北学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是主张“理学、节义、事功、文章”合一,强调气节与学问是一件事。杨继盛正是这种北学理念的杰出代表。


清初北学开山孙奇逢门生弟子众多,既有达官贵人,又有乡农贩竖,可谓有教无类。梁启超盛赞说:“许多人见他一面,听他几旬话,便奋志向上做人。要之,夏峰是一位有肝胆有气骨有才略的人。晚年加以学养,越发形成他的人格之尊严,所以感化力极大,屹然成为北学重镇。”朝廷使臣往来,不入公署,先造访夏峰,以一见为快。孙奇逢三月游大梁时,读书人望见先生所乘小车,争先前去留宿自家。小孩和牧童奔走相告:“孙先生来吾家也。”游嵩洛时士大夫们在郊外迎接,过覃怀时大家争相延留,还有人派遣子孙前来追随先生,更有甚者怀抱婴儿来见孙先生,曰:“异日成人,俾得扬言曰,曾于儿时见孙先生也。”由此可见孙奇逢为人钦慕若此。《北学编》称其:“人皆服其诚,聆其议论,无不信圣贤之可为。其成人之美,完人之节,力持风化,盖终身以之。”


容城三贤中刘因与孙奇逢是大学者、大思想家,又都是从祀孔庙的旷世大儒,达到了传统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至高地位。杨继盛是铁肩铮骨、刚正不阿的一代名臣,其浩气丹心、忠魂报国的精神彪炳史册、光耀千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三贤”尽显燕赵风骨、北学精神,是雄安文脉最浓墨重彩的一脉。雄安新区因“三贤”的根脉传承而厚重,“三贤”则因“新区”时代精神的转化而焕发新生。


刘因、杨继盛、孙奇逢等北学大儒以其人格的感召力,潜移默化地陶铸了一代又一代北学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学术气象。清末北学大儒张之洞《祭畿辅先哲文》对北学先贤的学行、人格精神及境界进行了高度概括:“或危身以捍国艰,或敦行以修人纪,或树经纶之业,或流恺悌之声,以及学海宏通、艺林尔雅、孤行狂狷、蜚遁嘉贞,途虽异而同归,名虽遐而不朽。而《艺文志》九流之别,各有渊源;如鲁论语四科之分,皆关名教。”诚哉斯言!


更多雄安新闻值得关注

点击图片查看↓↓

慷慨悲歌:“易水送别”的雄安往事


来源:雄安客户端

图片来源:容城三贤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北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梁世和

编辑:王晓娟

校对:贾梦宇

你在看就戳这里吧👇

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是河北雄安新区官方门户网站,由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