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6岁非遗“小孩姐”,一秒萌→飒!

政务   2025-02-09 17:30   广东  


在赤坎区调顺村年例的网龙表演现场

一位奶萌奶萌的小女孩手持龙珠

指挥着巨龙舞动的方向

龙珠在她手中灵活地转动

龙身随之起伏翻腾

如蛟龙出海,破浪前行



这位小女孩今年才6岁

却已经在赤坎老街民俗巡游、调顺年例等

表演中堪当大任

虽然身形稚嫩

但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

淡然自若

力量与美感并存

和湛小信一起走进这位

“小小非遗传承人”黄泳淇




天赋


黄泳淇的爸爸黄金辉是省级非遗项目调顺网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专注网龙事业已有20余年,黄泳淇从小就跟着爸爸去网龙队玩耍,只是坐在角落里静静看着,由于年纪小,爸爸并没有想过专门训练她学习网龙,但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在黄泳淇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图片
去年9月,网龙队即将启程前往香港表演,训练时恰巧缺个锣手,黄金辉试了好几个人都觉得不匹配,就干脆不配锣先训练。黄金辉手持鼓槌敲击鼓面,激昂的鼓点如万马奔腾,网龙随着音乐俯仰起伏,此时,响起铜锣清脆洪亮的声音,与鼓点融入得恰到好处,黄金辉回头一看,竟是5岁的女儿在敲击锣鼓。

由此,黄金辉发现了女儿的表演天赋。

今年春节,调顺网龙代表本地非遗项目参加赤坎老街民俗巡游,但是龙珠手一直没敲定,“教练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让黄泳淇试试,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黄金辉回忆道,初二开始训练,初四便在赤坎老街上万名观众面前正式表演,初十也继续在年例现场献艺。


“龙珠往哪走,龙就往哪走,龙珠是整个网龙队的灵魂。”问及龙珠是否难学,黄金辉回答道:“在我上一辈的龙珠是非常难的,需要有武术或舞蹈功底,能够做一些劈叉、空翻等技巧性动作,但现在很多人不会,动作就简化了。”并表示,现在正计划吸收有一定舞蹈功底的人才进入龙队。





传承


“我也是受外公的影响,2002年就接触网龙,现在能在我小孩身上,看到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黄金辉看到女儿这么喜爱网龙,也是发自内心地开心。

网龙是调顺村世代相传的一种舞龙艺术,主要为祈福纳祥,娱民喜庆,自明建文初起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依然熠熠生辉。

但调顺网龙也曾有过一段“至暗时刻”。

2008年左右,网龙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黄金辉的外公黄车炳作为省级传承人,在焦头烂额之际,与湛江市第十九中学结缘,于2013年建立传承基地,正式成立调顺网龙培训班,把非遗传承和保护纳入教育教学体系,编写《调顺网龙艺术培训教材》,建立校园网龙队,重点推广、精准传授,现已成功培养舞龙队员200余人。

图片
如今网龙队有30余人,培养了网龙相关人才上千人。占地约500平方米的调顺非遗文化馆建设也如火如荼,未来将主要展示调顺网龙、干鱼制作工艺两个省级非遗项目。
图片
舞动的网龙,是调顺村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小信特选

来源:湛江发布
编辑:李媛
审核:吴文静 欧漫清 麦慧晴

网信湛江
发布权威信息,聚焦网信动态,讲好湛江故事,共建清朗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