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观后感(作者:大卫佩里 )

文化   2024-12-27 00:02   湖北  

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观后感

(作者:大卫佩里)

 

黄梅戏的受众基础不错。昨晚,湖北剧院迎来新编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上座率八成以上,台上台下同一片天,演员与观众随着剧情起伏而互动,这在省五艺节上是少见的现象。

 

邢绣娘是否史有其人已不可考,传说与零星记载多有漏洞,她却被湖北黄梅戏人奉为开山鼻祖,有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面世,黄梅戏演绎更多,十余年前,笔者在田汉剧院看过丁素华(1947-2023)导演的黄梅戏《邢绣娘》。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搬演邢绣娘(A角潘柠静饰演),虚构其生平的两个片段,一是禁演困于情,二是水灾救弃婴,未婚姑娘当妈妈,邢绣姑成为邢绣娘,一代名伶终成一代义伶。

 

此外,还虚构了县令之子韩家琪(A角胡醇饰演)迷恋邢绣姑。有清一代,花部盛开,别说县令之子,就是高官违反清廷禁令捧角迷戏者也屡见不鲜,此乃大事不虚。共六场戏,以托言韩作乐府辞《九张机》作为画外音歌咏贯穿。剧中,韩凭借自己超人的记忆,笔录绣姑演唱曲本多部传世。那个时代,普通民众认谱识字尚且困难,何况草根艺人?口传心授会因人变异,但韩述而不作,对剧团乃至剧种的贡献与功绩远不如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

 

该剧试图还原黄梅戏的早期生态,在发源地的最后一个阶段,三打七唱、一唱众帮腔。三打乃一人打堂鼓、云板、板鼓,一人打大锣兼钹,一人打小锣。七唱从小旦、小生、小丑发展为老生、老旦、正生、正旦、小生、小旦和捞杂(丑)七个演员,可敷衍大戏。邢家班除班主两口子外还有八个演员,采用两堂女行龙套。黄梅采茶戏遂升格为黄梅戏,编剧立意有高度。

 

《一代义伶邢绣娘》里没有明显的坏人、恶人,四奸商被黄梅县令一箭双雕,幡然悔悟,资助绣娘收养弃婴,韩县令也没有脸谱化,是一个不像官老爷的官老爷,因而是一个好官老爷。黄梅县禁邢家班既有朝廷的禁止诲淫剧品令,也有韩夫人李氏为了挽回儿子的假公济私。他们最终与绣娘达成和解。

 

韩家琪的未婚妻李媛媛是本剧的败笔。那个年代,既已许配大户人家、官宦子弟,小姐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能够独自抛头露面,与绣姑做交易(第一场),还能独闯绣姑婚房(第六场)?这也是一个多余的人物,没有她戏照样进行得下去,而且会进行得更好,没有未婚妻,韩公子迷恋邢绣姑就没有了道德上的羁绊

 

六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中,洪五伢是个悲剧性的人物,邢绣姑与之有婚约在先,但遇见了韩家琪就陷入了事业与家庭的两难。两个男人用酒和刀棍来决斗,一段醉酒舞加醉耍把子后,韩失手将洪打成植物人。韩就这样逃之夭夭,遁入空门,一桩刑事案件不了了之。绣娘绣完挑花红盖头鸳鸯交颈,与五伢成婚,“鲜枝枯柳”,她希望通过爱情唤醒丈夫,他们最终来到五祖寺,“放下即菩提”,丈夫闻听到韩的声音,突然恢复了记忆,戏嘎然而止。尾声中,弃婴们逐渐长大,咿咿呀呀学唱戏、习挑花,“一去二三里,村村唱黄梅。”

 

古调采茶声声唱,新韵黄梅悠悠长。剧中,邢绣娘的语言似乎太过文雅,与草根出身、班主身份不太相符,编剧的语言尚待转化为人物的语言。

 

槽点还包括舞美造型与服装。从天际悬下的四大张可活动的片子,是表演的抓手,戏班众女子与韩未婚妻凭此偷听,韩与邢在门内外对唱。台前两张片子也是两厢观众的梦魇,挡住了他们的视线。第四场发洪水,舞台前后部横铺两块水布,观众看不清楚邢绣姑涉激流救弃婴的舞步。演员抒情写意的表演与近乎夸张的舞美设计,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些主创人员似乎要与传统戏审美做割裂,大包头与服装弄得戏班众女子在昏暗的灯光下时像鬼魂,色彩基调偏灰暗,与黄梅戏明快的音乐形象相违。

 

瑕不掩瑜,《一代义伶邢绣娘》有诗情画意,好听好看,观众时而鼓掌,时而欢笑,时而唏嘘不已,一出黄梅戏不知不觉演了135分钟。

 

作者:大卫佩里,写于20231025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武汉戏码
武汉戏曲、演出信息、图文音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