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驻坦桑尼亚大使陈明健接受《环球时报》中英文专访,宣介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真、实、亲、诚”四个方面阐明中坦两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积极展望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篇章。全文如下:
环球时报:今年是中坦建交60周年,您如何评价两国过去60年的合作成果?您对未来两国关系,尤其是经贸合作关系有何展望?
陈明健:坦桑尼亚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也是新时代中国对非政策的首倡地。2013年,中国领导人在坦桑尼亚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并庄严宣告“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以来,中方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同坦桑朋友一道,不断丰富中坦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共筑高水平中坦、中非命运共同体,打造了南南合作的脊梁、国际关系的典范。我愿为各位读者分享中坦关系中四个令人难忘的动人故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里掌声雷动,时任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身着中山装,情不自禁当场欢快起舞,就此定格为新中国与联合国携手伊始的宝贵画面。中坦两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长期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并肩作战,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这便是中坦关系的“真”。
60年来,中坦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坦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外资来源国和最大工程承包方地位。一个个标志性工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便是中坦关系的“实”。
近年来坦桑尼亚“中文热”持续升温,东非地区首个文化中心在坦落户、多个孔子学院生根发芽,坦政府将中文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两国间直航航班开通,中坦人员往来络绎不绝。前不久,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斯瓦西里语译制版在坦开播,讲述了中国医疗队救死扶伤、与坦桑尼亚人民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坦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两国友好事业代代相传,这便是中坦关系的“亲”。
1965年尼雷尔首次访华时,向我国正式提出援建坦赞铁路的请求。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对坦困境熟视无睹,而中方在自身条件仍旧困难的条件下,勒紧裤带援建坦赞铁路,铸就了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这便是中坦关系的“诚”。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领导人共同见证签署《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三方将以本次峰会为契机,推动坦赞铁路激活取得新进展。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中坦和中非双方必将以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契机,携手奔赴现代化新征程,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谱写中坦、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
环球时报:您如何评价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对促进中坦以及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
陈明健: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步入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阶段,中国在新时代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一道,在贸易领域互通有无、投资领域互利共赢、人文领域互学互鉴、多边领域互帮互助,为各自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场大规模、高规格重大对外活动,其成果文件全面规划了未来3年中坦、中非各领域合作,对双方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中坦合作长期走在中非合作的前列,坦桑尼亚一直是中非合作论坛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展望未来,中方将同坦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蓝色经济等新增长点,进一步落实对非合作三大举措和峰会成果,助力坦早日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环球时报:中坦两国一直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您如何评价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取得的合作成果?您对未来两国的合作有哪些期待?
陈明健:过去的实践证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非合作三大举措同坦桑尼亚《2025年愿景》高度契合,助力坦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基建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硕果累累。中资企业深度参与坦中央标轨铁路、尼雷尔水电站、马古富力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助坦打造战略工程。中国企业高标准建成交付坦天然气管道、达累斯萨拉姆港升级扩建、桑给巴尔国际机场航站楼、国家光缆骨干网等重大工程,为坦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经贸领域,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2023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5.7%,达到87.8亿美元,10年间增加了1.25倍,中国连续8年成为坦最大贸易伙伴。中方批准坦腰果、牛油果、野生水产品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华,坦不断扩大对华出口。本届峰会期间,宣布进一步给予包括坦在内的33个非洲国家,以及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率产品零关税待遇。中方对坦投资成效显著,科达陶瓷、华新马文尼水泥、旺康浮法玻璃等中资投资项目均超过1亿美元,带动一大批当地就业。
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合作起点,中坦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将与坦正在规划中的《2050年愿景》相对接,积极推动务实合作转型升级,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转型,从商品贸易向产供链合作升级,从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迈进,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规则标准“软联通”,拓展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互利合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环球时报:对于非洲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您如何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对非洲未来发展的借鉴意义?
陈明健:过去几十年,西方想要将所谓西式民主、“华盛顿共识”强加给其他国家,但基本上都“水土不服”,没有让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中非全面合作取得累累硕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凝聚形成发展理念的共识——“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该共识呼吁国际社会本着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开放共赢、共同繁荣原则深化发展合作,针对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表达了全球南方的共同心声。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国家独特性和自主性,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观。非洲各国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结合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具体实际,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将同坦桑尼亚在内的非洲兄弟携手前进,在现代化道路上继续做好同行的伙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