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河子村有一位女性。
她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子女重振家业。
她扶危济困,深受当地贫苦百姓爱戴。
她支持、带领子孙们投身抗战,她毁家纾难,变卖家产为游击队购买枪支。她带着孙子孙女和八路军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照顾伤员,随军转战,踏遍了大青山。有时为了不拖累行军,她拄着拐杖跪着爬山路。有战士问她:“您家大业大,不在家里享福,为甚要上山和我们打游击?”她坚定地告诉战士们:“没有国,哪有家?抗日就要坚持到底,儿子干不完,孙子接着干!”她就是伟大的英雄母亲王老太太—乔培玲。
而这个伟大的故事要从1916年说起。
1916年土匪卢占奎抢劫河子村,乔培玲的丈夫王建业被土匪打死在王家后院的地窖里。年仅31岁的乔培玲,含泪操办完丈夫的丧事后,挑起重振家业的重担。面对家庭遭遇的巨大灾难,她以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
与此同时,乔培玲因不畏艰难、扶危济困的品德而受到乡民敬重,被选为乡长。在任上,她刚正不阿,反对勒索,广得群众赞誉。
正是这种反抗压迫、坚持正义、忠贞爱国的优良品德,使她日后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8年,李井泉率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来到绥远西部地区,并将司令部设立在今土右旗九峰山管委会的巴总尧村。随后大青山支队与王老太太的次子王经雨建立了联系,并将河子村的王家大院作为活动的主要据点。此时的王老太太深明大义,她不但支持鼓励三个儿子加入共产党,还主动承担掩护工作,为地下工作者站岗放哨。
1940年,王老太太的次子王经雨身份暴露,为安全起见,大青山支队参谋长姚喆下令将王老太太一家接上了山。王老太太来到山上,为游击队洗衣做饭、掏菜采药、照顾伤员,深受战士们的尊敬和爱戴。在日军残酷的“扫荡”下,她随着部队辗转,一双小脚,翻沟越岭。
从1940年春天,到1949年全国解放,王老太太的足迹遍布大青山地区的山山水水、坡坡岭岭,奔波在清水河、和林、凉城、丰镇、集宁、卓资山等地,革命到了哪里,哪里就有她留下的脚印。
在那九年时间,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除了她自己的付出,更是带领王家三代人前赴后继,为胜利献出了生命。
王培玉,王老太太长子。1941年冬,因出山为伤病员购买药品和粮食,与日伪军遭遇,壮烈牺牲。
王如玉,王老太太三子,战斗在抗日救国前线,1940年后失踪。
王友梅,王培玉女儿,1941年秋,病逝于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年仅18岁。
失去亲人的打击一次次地压向了她,但这并没有击垮这位伟大的女性,这位伟大的老人,她仍像九峰山上的松柏,不畏风雪、岿然挺立。
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候,王家毁家纾国,祖孙三代毅然追随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铸就了后人永远景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