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老师、讲解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讲解员包亮亮,来自中国白马之乡西乌珠穆沁旗。我的家乡因盛产白马而闻名,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有一支以乘骑白马为主的队伍,他们不仅是牧业生产的骨干力量,更是保护草原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边疆安宁稳定的主力军——西乌珠穆沁旗民兵白马连。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一起追寻白马连的历史足迹,聆听草原深处的红色回声。
这段视频来源于1965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录片《新闻简报》的一段珍贵资料。纪录片真实地向全国人民展现了白马连苦练军事本领、开展牧业生产、保卫祖国边疆的情景,成为当时“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生动教材。西乌旗浩勒图高勒镇吉木斯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女战士。78岁高龄的吉木斯老人不仅是白马连的老战士,更是一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2021年老人荣获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让老人激动不已,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老人一生为党奉献的肯定,吉木斯老人1964年参加白马连,服役期间,她与战友们积极参加牧区各项建设。回忆起在白马连的岁月,老人仍记忆犹新:“我参加白马连时才19岁,参加的目的就是维护国家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稳定,以这样的目的每天都积极学习、工作、劳动,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危难时刻,总会见到我们白马连的身影。”
1977年10月,锡林郭勒盟突然下起了大雪,雪量之大,范围之广,是本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未曾有过的,最深的雪三米多,最浅的一米多,牧民们断定这是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云层低垂、鹅毛大雪持续而下、呼啸的白毛风似乎要将草原上的生灵全部吞没……茫茫雪野,到处都是冻毙饿死的牲畜尸体,牧民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时任白马连副连长的德力格尔带领着14名民兵帮助牧民转移牲畜,由于交通运输中断,他们只能靠徒步转移,饿了就吃口炒米,渴了啃口雪团,就这样他们在雪地里连续跋涉九天九夜,当他们终于将畜群安全送到目的地的时候,年仅24岁的德力格尔却因劳累过度,永远倒在了畜群旁。经过三个多月的连续奋战,恶劣天气终于过去。白马连保活牲畜28万头只,保畜率达到92.8%,创全旗最高纪录。“场场风雪就像早为我们准备好了一样,那可真是一场接着一场,大家天天都在盼着日出。由于在雪地里工作时间太长,有的战友双眼受到刺激患上雪盲症,有的手上长满冻疮,可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白马连。”那场雪灾虽然过去四十多年,但现在回想起来,老人仍然感叹不已。
今年夏天,吉木斯老人家里来了一位“新战友”,现役白马连队员苏米亚,她以“民族团结”宣讲员的身份向老人传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吉木斯老人认真倾听。在那一刻仿佛时光对接,“薪火相传”一词变得具象化。由白马连骨干成员组成的民族团结宣讲员、马背消防员、马背巡河员,穿梭在草原各地,他们一边及时传达党的政策方针,一边帮助牧民解决实际困难,让牧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作为同乡人的他们来自草原、了解牧民,十分清楚如何用简单贴切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政策文件转化为大家熟知的“家长里短”。训练有素的白马连民兵,深受干部群众的爱戴,在当地牧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牧民喜爱白马连,白马连民兵为牧民”。
“忠诚党的领导、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园、维护民族团结”,这是白马连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更是激励草原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展望新征程,白马连的传奇仍在续写,蒙古马精神熠熠生辉,让跨越时空的白马连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