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大讲堂“三交史话”系列之孝文帝为何对洛阳情有独钟

文摘   2025-01-06 22:38   宁夏  

【编者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五个认同”,是加强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开辟了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三交”之路,留下了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呈现出频繁互动、交融共生的历史格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中国民族报社、中共银川市委统战部、银川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以“四个共同”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挖掘、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事并进行转化,共同推出“小宁大讲堂”——“三交史话”系列动漫短视频。

  你还记得历史书中学过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吗?孝文帝拓跋宏改汉姓、尊孔子、改籍贯,大大推动了民族融合。他在位时积极变革,北魏是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王朝,到了孝文帝拓跋宏时期,为了吸收当时先进的中原汉文化、巩固统治,他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之路。

  首先,他改革了官制,建立了俸禄制,使得北魏的政治走向正规化。

  什么是俸禄制?俸禄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工资。北魏之前的官吏,朝廷是不发工资的,那官吏们靠的就是战争掠夺、皇帝的赏赐等,很不规范,容易滋生腐败。孝文帝下令以国家统一征收的农业税为基础,按级别高低给官吏发工资,这样官员队伍就得到了整顿,中央集权也得到了强化。

  孝文帝还有什么高招?还有一项叫均田制,将田地按照人口分给百姓,解决了此前数百年的土地兼并问题,使汉人与内迁胡人成为一体化的编户民与自耕农,有助于形成共同生产生活的经济社会共同体,促进了农业生产。

  最引人关注的是,孝文帝力排众议,将首都迁到了洛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

  为什么他一定要把首都迁到洛阳?“雅好读书,手不释卷”,孝文帝读了非常多的儒家经典。在这些书中,他反复读到了洛阳,所以对洛阳,他是心生向往。而在迁都洛阳后,他马上进行了汉化改革,推动鲜卑人全盘汉化。比如:让鲜卑人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促进鲜卑人与汉人的交往交流交融。

  孝文帝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新网宁夏 

中宁县恩和镇人民政府
引导镇辖区内网络舆情,发布信息,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