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仿南宋末年,和《神雕侠侣》的时间点接近,跨度更长。
南宋末年一直是个深受武侠作者青睐的时代。
动荡的王朝,戏剧性的皇室,民族认知的冲突等等,无数好素材都集合于此。
笔力好的作者,可以以此为轴创作出荡气回肠的神作。
笔力弱的,则会被过于宏大复杂的局面拖倒在地,全然溃败。
幸运的是,锦绣灰是前者。
这本成绩平平的《关山南北》,内容远远地超出了我的预期。
可以说,《关山南北》是我这几年看过的,女频里写的最好的江湖文。
语言扎实,格局宏大,笔力惊人。
节奏紧凑有层次,情绪饱满有张力。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里,不仅能看到江湖的张扬和气魄,也能看到家国动荡时民族的血性与气节。
作者从江湖一角切入,以小小南北客店的纷争为引子,铺下了草蛇灰线的端头。
从尔虞我诈的江湖,写到波谲云诡的朝堂,再到烽火连天的边关,继而又写回江湖。
读者的心绪跟随地图的展开和局势的变化千回百转。
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天翻地覆后,心境早已迥然。
女主阿英出身南宋侯府,师从隐世门派春秋谷。
天生八字轻,只有当男儿养,才能长命。
于是女主名作裴昀,因家中行四,人称裴四郎。
裴昀自春秋谷长大,十四岁出谷,独闯江湖,与父母相认。
临安城里,裴家四郎声名鹊起。
结识权贵,鲜衣怒马,纵游京华,端的是春风得意。
一年省亲时,适逢边关战乱,裴家上下皆赴沙场,裴昀也满腔意气地跟随。
谁知裴家阵前杀敌,朝中却有人背后陷害。
女主父母兄嫂或战死沙场,或当庭杖毙,或命丧杀手。
连身为春秋谷谷主的外婆也伤心过度郁郁而终。
只有裴昀,在发配的途中假死,被秘密救回。
一夜之间,女主失去了所有至亲,成了孤家寡人,也成了没有身份的人。
只能回归女儿身,隐姓埋名行走江湖。
直到偶然走入了一个荒山野岭的小客栈。
男主颜玉央,北燕靖南王世子。
原为私生子的他,因靖南王嫡子沙场丧命绝了后,才被仓促认亲,继而被推上了世子之位。
与女主幸福的年少经历不同,男主自小时便见惯了人性的黑暗,吃尽苦头。
因此男主冷血无心,出手狠辣,对江湖人没半点尊重,动辄抄家灭门,令人闻风丧胆。
阴差阳错,男女主共同遇险。
绝处逢生,患难见真情。
两个不知情为何物的人动了真心,便是天地难改的真情。
男女主相爱于对彼此身份的未知,相恨于知之。
两人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国仇家恨,还有女主的忠义和良心。
天地君亲师,占据了女主绝大部分心神,再难分出一点给男主。
即便她一路辗转奔波,也不能撼动历史洪流之分毫。
这本书,大部分的笔墨落在了与感情无关的地方。
因为“在这风云乱世,国仇家恨之下,容不得许多痴儿怨女,风月情长,无论阴阳两隔,还是相忘于江湖,人人不得善终。”
从北燕到南宋,从天府到南疆。
各路豪杰纷至登场,尽显英雄色。
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江湖之大,三言两语怎能道尽。
多少传奇,虽早已埋没于故纸堆中。但想来也知,曾经风采卓然。
有些作品里登场人物寥寥,配角也都面目模糊。
但在这本书里,惊才绝艳之辈层出不穷,山穷水尽时方显世外高人。
而江湖儿女也不仅仅只为了神功与虚名。
还有万丈的豪情。
太平年代,他们仙山论剑,争一天下至强。
国难当头,他们舍身取义,悍不畏死。
其中女主的忠义是最令人动容的。
她既是江湖人,又是家国的护卫者。
她历经万千,无数次命悬一线,也无数次柳暗花明,机缘巧合下成了绝世高手。
彼时,她早已对世事与人心了然彻悟,也有了独善其身的本领。
然而当她得知国之将亡的讯息,收到君王旧友的托付时,她还是跟随了心意。
“少年青衫磊落,背影决然,亦如许多年前,她自春秋谷而出,一往无前扎入滚滚红尘一般。”
“然而少年弟子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此番入世,她不再是去上九天追星月,下四海斩鲲鹏,而是别亲友,去故国,悼大厦将倾,祭锦绣成灰,为那昔日辉煌王朝送葬最后一程。”
山水不复,大命将泛。
回天无力,不改赤诚。
裴昀真真是活出了纸面的人物。
最后,我个人本来是对身世悲惨内心阴暗类型的主角无法共情的。
但在这本书里,我最终也被男主打动了。
年少的挚友,尊重的至亲,当一个个与女主曾经亲密无间的人都一一远离背弃她时,只有伤痕累累的男主一如既往地给她支撑。
正如女主所说,她对得起所有人,唯独对不起他。
而即便这样,他还是没有放弃她,无数次将她拉回人间。
所以,虽然这本书里的感情戏的占比不多,但也是合理而自洽的。
《关山南北》
作者:锦绣灰
字数:83万
阅读平台:晋江
布丁个人评分:9.0/10
标签:古风/江湖/武侠/权谋/战争
作者原文案:
六月初三,是为破日,诸事不利,百般皆忌。
途径子午古道,夜宿南北客店,她遇见了自己一生一世的孽缘。
八千里路江湖,十二年来家国。
今日崖山一战,你死我亡,了却君王天下事,不求生前身后名。
我心如日月,昭昭此河山。
无关紧要的只言片语: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巧合,巧合一多就成了玄学。
八段锦是个好东西,但是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完八段锦就生病以后,确实有点望而却步了。
-END-
扫码关注我吧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