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 | 抓住机遇占据中国—东盟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

教育   2024-11-08 18:40   广西  

2024年11月7日第5版,《广西日报》报道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庞志军的理论文章。文章提到:人才培养方面,广西是我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东盟小语种教学、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富有特色。可以依托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等院校,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企业“出海”东盟的人才输送基地。
作者:庞志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合作日益紧密。10月10日,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并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这是中国和东盟共同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为广西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窗口。深入研究用好自贸区3.0版成果,努力占据中国—东盟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广西产业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贸区3.0版建设为广西产业升级带来机遇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中,双方首次达成各自经贸协定中最高水平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达成各自缔约实践中最高水平的标准技术法规与评定程序章节。上述成果将全面加强双方标准和规则领域互融互通,有助于共构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区域供应链合作网络,给广西借势开展产业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升级后的自贸区3.0版涵盖9个领域,既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现有领域,也包括双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新兴领域。中方主动提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的建议文本。同时,3.0版允许双方企业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程序,依法参与制定彼此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双方首次承诺在制定自身标准时可参用对方标准,鼓励承认彼此的合格评定结果,共同开发合格评定程序。相关条款正式生效后将有助于解决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相关行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企业进入对方市场的门槛和成本,为中方的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中间品进入对方产业链打开了方便之门。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在中国—东盟大市场中具有独特优势。面对中国—东盟供应链互联互通以及标准技术法规进一步推动的超大规模市场共建机遇,企业机构通过在广西设立东盟业务总部、生产基地,可以更好地深度嵌入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这是适应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企业布局其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战略举措。一些善于捕捉机遇的企业已然提前布局。如比亚迪瞄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在南宁布局7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等项目,成为比亚迪全球最大、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电池生产基地,目标是要把南宁打造成面向东盟的电池生产中心。中国华电东盟总部落户南宁,计划成立新兴产业公司、海外投资公司,搭建东盟总部国际贸易平台、科技创新研发及试验平台、文化交流和人才培训平台。广西应抓住自贸区3.0版建设机遇,招引更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来桂投资设厂,把产业升级为全球产业价值链,尤其是中国—东盟产业价值链的关键、高增值环节。
从中国—东盟产业链中发掘最具培育价值的环节
自贸区3.0版推动的双边供应链互联互通以及标准技术法规建设,将更有利于中国和东盟企业根据需要优化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产业链上游、下游的产能时空协调。加上已经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的加持,中国—东盟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型,有望成为与北美产业链、欧洲产业链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产业链之一。广西在产业布局中应注重发挥优势,发掘和培育中国—东盟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广西而言,这个“地”除了指广西本土的实际情况,还应该包括广西的地缘优势。广西最大的地缘优势,无疑是直接对接东盟大市场,在中国—东盟产业链中处于枢纽位置。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用好广西本土产业优势和中国—东盟市场优势,充分发掘中国—东盟产业链中最具培育价值环节。
发掘中国—东盟产业链中最具培育价值的环节,首先应分析调研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存在广泛分工的合作产业。深入研究此类产业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具体构成,着重分析那些由中国提供中间品/上游产品(一般就是高增值产品)的价值链。另外,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布局多元化、合作区域化、生产服务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出现了明显的重构现象,因此,除了要分析中国和东盟之间各类产业链的现状,还要分析产业链合作发展趋势,以抢占先机。
发掘中国—东盟产业链中最具培育价值的环节,还可以分析双方的主要进口商品构成。以面向越南的合作为例:目前越南制造加工行业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中间品和生产机械,2023年越南进口额靠前的商品类别分别是电子、电脑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纺织面料、钢铁,基本上都是中间品,且这些中间品大部分均从中国进口。据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中国—越南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产业链环节,进行定向产业拓展、培育。
在广西创造更多的中国—东盟产业链价值
加大中间品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努力占据中国—东盟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产业、产品的高附加值部分,一般不在最终环节,比如手机,附加值最高的部分是芯片生产,而不是最终的组装。事实证明,中间品创新才是提升价值链地位的关键。必须加大中间品的创新力度,包括通过技术创新对中间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通过产业升级对中间品结构的优化,以及国际贸易合作对中间品市场的拓展等方面。应加大对中间品产业的招商引资。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内承接地面临与外国的竞争,需在资源能源、用地用工、产业生态等方面打造相对竞争优势,提高国内低梯度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对于广西而言,就是要形成对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吸引中国—东盟产业链关键环节向广西有序转移。
用“总部+1(东盟总部)”策略,推动中国—东盟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落地。除企业总部之外,在靠近东盟的广西设立东盟业务总部,既可以便利对接东盟市场,又可以把附加值高的价值链留在国内,在提升国际化的同时,避免产业“空心化”。吸引跨国企业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区域总部。跨国企业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区域总部,可以兼顾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并深度嵌入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规避由于所谓“去风险化”给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断链”风险,巩固其全球市场竞争力。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在广西设立东盟总部或生产基地。自贸区3.0版为我方的中间品进入对方产业链逐步扫清障碍,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国内机构在广西设立面向东盟的中间品生产总部基地。在中国—东盟的产业链条上,供应链系统弹性要求高、物流成本占比大、运输速度要求更快的高价值中间品,是广西要引进的最佳标的。打造全球商会东盟总部。推动各省区市总商会为其在广西的商会加挂总商会“东盟经贸联络处”牌子,将其打造成各商会设在广西的“东盟业务总部”,在密切双边经贸合作往来的同时,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落户广西,助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促进广西招商引资工作。
搭建专业服务支援基地,把更多价值环节留在广西。国内出海机构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为其提供研发、金融、法律、人才、后勤等专业服务和支援,这也是产生价值的环节。研发方面,可以学习日本企业成功经验。日本企业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出海,但技术的留存做得比较好。主要做法是把核心技术研发留在本土或者设置大区域研发中心,周边技术让不同国家的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去研究和应用。相关部门可以有意识地推动企业在广西设立东盟大区域研发中心。金融方面,应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照中银香港、中国太平保险在广西设立东盟总部的做法,用好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政策支持,打造中国—东盟区域融资、交易、结算中心。法律方面,应借助设在广西的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在东博会框架下举办的法律论坛、面向东盟的律师实务交流以及广西9家律师事务所在东盟国家和中国香港设立的10家分支机构等,进一步提升广西涉东盟法律服务的品牌形象。人才培养方面,广西是我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东盟小语种教学、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富有特色。可以依托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等院校,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企业“出海”东盟的人才输送基地。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

广西外国语学院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外国语学院
关注广西外国语学院头条,获取最新最全学校官方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