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日期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的由来-“夕”的传说
在传说中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后来一聪明的孩子教大家除掉夕的方法,他的名字就叫做“年”。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人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福
除夕的生活习俗
守岁
守岁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除夕夜进行。人们会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寓意着健康长寿和幸福吉祥。守岁的具体方式因地区和个人习惯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守岁方式:
1. 吃年夜饭:守岁时,人们通常会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2. 聊天:人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增进彼此的感情。
3. 看电视:守岁时,人们通常会看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感受节日的氛围。
4. 玩游戏:人们会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猜谜语、玩纸牌等,增加节日的乐趣。
5. 放烟花: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守岁时放烟花,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守岁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还可以增进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
贴春联
贴春联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春节期间进行。春联是一种红色的纸张,上面写有吉祥的话语和祝福,贴在门口或墙上,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福气。
贴春联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人们开始在春节期间贴上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春联的内容通常与新年、吉祥、幸福、健康等有关,例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等。
贴春联的时间通常在春节前几天或春节当天。在贴春联时,人们会先将旧的春联撕下,然后用胶水或浆糊将新的春联贴在门口或墙上。春联的位置通常在门的两侧,也有些人会在门的上方贴上横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联的上联通常是在右侧,下联在左侧,横批在门的上方。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平声。例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幅春联,“寿”字是仄声,所以它是上联,“门”字是平声,所以它是下联。
如果不确定,可以查看春联的上下联是否对仗工整,通常情况下,对仗工整的春联,其上下联的顺序是不会贴反的。
贴春联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不仅可以增添节日气氛,还可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放鞭炮
除夕放鞭炮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源自古代驱邪避灾、祈福迎新的信仰和仪式。除夕夜零点时刻,家家户户会燃放鞭炮,寓意辞旧迎新、辟邪纳福,同时传递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热闹喜庆的气息。此外,在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或重要日子。
贴窗花
在中国,贴窗花也是除夕的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也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精美的窗花,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窗花的图案通常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幸福、平安等美好的祝愿。有些地区还会在窗花上写上一些祝福的话语,如“福”、“禄”、“寿”等,以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贴窗花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选择不同的图案和颜色,制作出独特的窗花作品。
祭祖
除夕祭祖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旨在缅怀祖先、表达敬意,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健康、幸福。具体的祭祖仪式可能因地区和家族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祭祖流程:
1. 准备祭品:在祭祖前,需要准备一些祭品,如水果、鲜花、糕点、酒、茶等。这些祭品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2. 布置祭祖场所:祭祖场所可以是家庭中的祖先牌位或墓地。在祭祖前,需要将祭祖场所打扫干净,并摆放好祭品。
3. 点燃香烛:在祭祖时,需要点燃香烛,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
4. 敬献祭品:将准备好的祭品逐一敬献到祖先牌位或墓前,同时可以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5. 磕头祭拜:在敬献祭品后,需要磕头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6. 结束祭祖:祭祖结束后,需要将香烛熄灭,并清理祭祖场所。
需要注意的是,祭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还可以让人们缅怀祖先、感恩生活。
贴窗花
在中国,贴窗花也是除夕的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也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精美的窗花,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窗花的图案通常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幸福、平安等美好的祝愿。有些地区还会在窗花上写上一些祝福的话语,如“福”、“禄”、“寿”等,以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贴窗花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选择不同的图案和颜色,制作出独特的窗花作品。
除夕的饮食习俗
饺子
饺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由薄皮包裹着馅料制成,通常可以煮、蒸或煎着吃。除夕夜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着团圆和幸福并且饺子的形状像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汤圆
汤圆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由糯米粉或其他淀粉类制成的球状食品,一般内馅为芝麻、花生、豆沙等甜食。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除夕夜会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汤圆的形状像月亮,也有祈求团圆的意思。
年糕
除夕吃年糕是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寓意着“年年高升”。年糕多用糯米或米粉制成,有红、黄、白三种颜色,象征着金银财宝和吉祥如意。
不同地区的年糕制作方法和口味也有所不同。例如,浙江宁波的水磨年糕以其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米香而闻名;江苏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则加入了桂花和糖,口感香甜软糯。此外,年糕还可以与其他食材一起烹制,如炒年糕、年糕汤等,增加口感层次。
八宝饭
除夕吃八宝饭是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寓意着团圆和幸福。八宝饭通常由糯米、豆沙、枣泥、莲子、桂圆、蜜饯、坚果等食材制成,口感香甜软糯,是除夕夜的常见美食之一。
![]()
供稿|网络 编辑|李姊婕 赵 宇 初审|魏东旭 郭 宇
复审|王泽浦![]()
初审|魏东旭 郭 宇
复审|王泽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