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梦想到西部 | 走进贵州,穿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带你探寻民族艺术的璀璨星河~

教育   2024-11-18 18:46   江苏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是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浙江大学、中国文物报主办,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新华社瞭望智库、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全国性宣讲活动,共遴选出1000支大学生“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志愿宣讲团。

为传播中国历代绘画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分队匠心独运,巧妙融合贵州地域特色,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这些课堂不仅涵盖了神秘独特的傩戏艺术、壮丽秀美的山水景致、历史悠久的壁画遗韵,还融入了精美绝伦的苗绣技艺,彰显着贵州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底蕴。通过开展多场生动有趣的宣讲活动,贵州分队向学生传递“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交流。




让贵州分队的小老师们

带你穿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一起探寻民族艺术的

璀璨星河吧~


01

傩韵美育

—— 贵州傩戏的文化密码



课程介绍

陈老师以“傩韵美育——贵州傩戏的文化密码”为主题引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文化探索之旅。“贵州作为中国傩文化保存最完整、品类也最丰富的地区……”“老师,我之前见过!”课程伊始,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分享见闻。随着大屏幕亮起,一段傩戏视频如历史画卷般展开,全国各地傩戏片段交相辉映,展现了古老传说与民族故事的独特韵味,它们或粗犷豪放,或细腻温婉,共同编织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图。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对傩戏深厚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的深刻诠释,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随着讲解的深入,陈老师带领学生们穿梭于傩戏的历史长廊,从它的起源、发展,到在不同地域形成的独特风格与种类,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学生们听得入神,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些古老仪式中的虔诚与热情,感受到傩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不朽价值。

课程的高潮部分,是学生们亲手描绘傩戏面具的创意时刻。尽管无法亲身体验傩面具的精妙雕刻,但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以笔为媒,倾注心血于每一抹色彩,每一笔线条之中,这不仅是对古老艺术的一份理解与敬仰,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流露。色彩斑斓的面具上,夸张的表情与鲜明的角色特征跃然纸上,更蕴含着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爱与创新探索。这些面具,不仅是傩戏形象的生动再现,更是学生们内心深处对本土文化之美的热烈追求与独特表达,它们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学生作品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山水贵州 意境寻踪 



课程简介

田老师带领同学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之旅,一同探索了贵州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并在画本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贵州印象”。课上,田老师首先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大家走进了贵州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黄果树瀑布的雷霆万钧,如同天籁之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荔波小七孔的幽静秀丽,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静静诉说着岁月的静好;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风情,以其独特的韵味,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而梵净山的云雾缭绕,更是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让人心生向往,沉醉其中。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每一帧画面,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随着对贵州美景的深入了解,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开始了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之旅。田老师耐心指导,从基础的墨色运用、线条勾勒,到如何捕捉光影变化、表现远近层次,同学们或轻描淡写,勾勒出山峦的柔和轮廓;或浓墨重彩,渲染出水流的奔腾不息。每一幅作品都是对贵州山水的一次独特诠释,每一笔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本次课程犹如一扇缓缓开启的窗,引领同学们踏入一场心灵与自然交织的奇妙旅程。它不仅是技艺的磨砺,更是灵魂的滋养与文化的传承。在笔墨与纸张的交融间,同学们学会了静心观察自然的每一个细节,从山川的雄伟到溪流的细语,从云的轻盈到风的低吟,每一次与自然的对话,都是对生命奥秘的深刻领悟。同时,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智慧与人文精神。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与智慧,纷纷表示未来要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成为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生作品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

古韵绘黔风

——贵州民俗画卷探秘 



课程简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绘画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时代风貌、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的生动记录。从细腻的工笔人物到磅礴的山水画卷,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这些珍贵的画面,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艺术家们的卓越才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节日庆典、服饰风尚以及乡土人情。

刘老师首先深入解读那些流传千古的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如何在画家的笔下被细腻地捕捉并永恒地定格。例如,清明时节,古人祭祖扫墓,踏青赏花;端午佳节,龙舟竞渡、粽子飘香。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习俗,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接下来,刘老师重点介绍几幅描绘贵州地区独特民俗风情的画作,如《白苗图》。这幅画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从他们的服饰、头饰到居住环境,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贵州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进一步理解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最后,刘老师安排一次实践环节。教室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活力与热情,学生们或低头沉思,或相互交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热爱与尊重。这种积极的创作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远影响。这节课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们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古老的艺术之花将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学生作品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

黔彩纷呈

——走近贵州岩画、版画世界 



课程简介

吴老师以“黔彩纷呈——走近贵州岩画、版画世界”为题,与同学们共同开启一场艺术与文化的美丽邂逅。课程伊始,吴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同学们联想“敦煌飞天”、“神话传说”、“神秘浪漫”等与壁画相关的词语。接着从“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岩石壁画”三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壁画艺术及其演变过程,并对各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同学们在了解绘画技巧的同时,更加深对于背后文化的理解。在讲到岩画艺术时,吴老师以贵州境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成画年代最早的巫山岩画为例,“整个岩画的基调是红色的,红色是血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他们用血的颜色绘制了红色的舞蹈,以祈求部落里六畜兴旺,人丁兴旺,象永不坠落的太阳”。

随后,吴老师借助一段短视频介绍了版画的发展历史、技术分类和现代应用等相关内容,并重点例举了“多彩高原·时光流痕——百年贵州版画巡展”的部分作品,带领学生感受家乡的艺术与文化、发展的历程与成就,体会人们赋予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新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百年时光荏苒,在贵州这片多彩的高原上,贵州版画艺术以灵感和创意,将自然、人文、历史凝结于时代的印记中,记录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传承一份份坚韧不拔的创造力”

内容讲解完成后,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他们或是临摹仿拟,在画纸上认真描绘九色鹿和青铜面具;或是大胆创新,以黑灰色为底,用修正液刻画,用橡皮擦勾勒,在用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奇思妙想给予传统艺术新鲜的血液。

学生作品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5

苗韵千年

——贵州苗绣的审美意蕴



课程介绍

苗绣,据传诞生于苗族迁徙途中,千百年来,苗族同胞将自然万物、民族历史绣在服饰上,也因此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同胞们用一针一线勾勒出流光溢彩的苗族历史文化与智慧——破线绣、皱绣、堆绣、打籽绣、马尾绣等数十种绣法,让苗绣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这节课中,唐老师带领着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贵州苗绣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及其现代发展,明白了苗绣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唐老师以苗绣的“身上史书”一词为切入点进入课程,介绍苗绣的历史和分类,以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感受苗绣在历史上的传承脉络。接着唐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在苗绣中极为重要的图纹。苗绣不仅以其精美的图案著称,还深藏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图案种类繁多,包括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和符图纹样等,每个图案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或故事。例如,蝴蝶纹与苗族的“蝴蝶妈妈”神话紧密相连,而龙纹则展现了苗族妇女对这一传统图腾的多样化表达,如“水牛龙”、“鱼龙”等形态各异的设计。同时还有着相当一部分无法解释的特殊图纹,这激发着同学们对苗绣的探索欲望。

在课程的最后,唐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苗绣在现代的发展历程并鼓励同学们尝试画一画苗绣的经典图案创作属于自己的苗绣图纹。进入21世纪,苗绣不仅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新活力,成为了一张属于中国的文化名片。孩子们也以他们的笔触去描绘着这张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名片,讲述着他们对苗绣的理解。


学生作品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让我们

一起在历史与文化的绚丽交汇中

穿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打开艺术之门

感受民族艺术

感受生命的蓬勃

与灵魂的悸动吧


图文:南邮研支团

编辑:南邮研支团

校审:陈方圆 刘盈佳

责编:闻友龙

青春南邮
南邮团委官方宣传平台,聚焦服务团员和青年,立足共青团活动和团员青年的关切,传递学校团组织动态,开展组织建设、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文化艺术等活动的报道,争做校园正能量的传播者,青年学习的领路人,青年之声的倾听者,南邮学子的身边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