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初心如磐”方能“行稳致远” | 志愿观察

教育   2024-11-13 13:58   江苏  

编者按
前不久,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初评结果公布,引发广泛关注。自2014年开始举办至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已经走过十个年头,牵动全国6万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各级赛会的交流展示,促进了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


近日,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庾月娥结合自身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撰文,提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初心如磐’方能‘行稳致远’”。庾月娥同志长期从事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丰富,观察所得切中肯綮。现予编发,供大家学习交流。


近日,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初评结果公布,共1001个项目入围,引发广泛关注。入围的项目将于11月底在广东汕头参加终评。转眼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已经走过10年。这项始于2014年、初探于广州、专注志愿服务领域的全国性项目赛,带动全国范围的志愿服务事业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态势,发挥了风向标作用,为促进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梳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志愿服务项目是从人们一般所说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而来。从概念上来说,前者一般具备较为长远的目标、较为体系化的运行特征和相对成熟的、循序渐进的组织方式;后者则一般比较关注眼前的具体目标,有“重在参与”的心态和特征,通常可能是“一次性”的。志愿服务从活动化向项目化的转变,是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新时代伊始,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就不断探讨和加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建设,《中国青年报》刊发的《着力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2019年11月26日)一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六大体系”,其中一个就是“着力加强项目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力”。2024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提升服务质效,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可见,项目化发展、项目体系建设,既是志愿服务本身发展所需,又是党和国家对这项事业的明确要求。


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志愿服务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彼此间的交流互补、共同成长在这一全国性比赛中得到相当程度的实现。例如,较早在广东发展起来的“助盲跑”、“妈妈私房菜”等项目,经过大赛主办方的打磨和推广,得以在全国一定范围实现良性复制;“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也普遍成为了各地举办志愿服务培训的必修课,亦是项目“操盘手”们高度关注的课题。因此,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项目化,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温。


视障人士在青年志愿者的陪同下跑上马拉松赛道

“妈妈私房菜”爱心服务队志愿者准备餐食


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不仅是项目的展示,更是精神的传承。对关注度升温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需要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其激励和推动作用,也要警惕过度竞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与者关注比赛结果,为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若是唯结果论,如仅以比赛结果论各地志愿服务发展程度高低,或单纯以比赛结果为目标而在备赛过程中过度关注所谓的“参赛技巧”,则容易走向“另一端”,存在背离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初心的风险。值得提倡的态度,对于参赛者(项目实施方)来说,应是将参与项目大赛的过程,当作是复盘、反思和精进项目的过程;对于组织者(选送项目的各有关单位)来说,应是通过比赛这个窗口,观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志愿服务发展,在微观上挖掘合乎本地实际的项目加以完善和复制推广,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探索本地区本行业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和项目大赛一样,志愿服务项目本身同样需要“坚守初心”。志愿服务项目,或者是外延更广的公益项目,是应社会需求而生。有需求,项目方有存在的必要。项目策划和实施的基点,是对社会需求清晰、精准的界定,且通常是从小处着手,“小而美”的定位更容易赢得可持续的发展。社会需求通常也是流动的、变化的,项目实施者不可左顾右盼毫无定力,亦不必抱着办“百年老店”的心态,在需求已然发生质变时依旧固守原有项目定位和实施方式。例如,我们乐见专注于乡村儿童书信陪伴的“蓝信封”项目2008年从中山大学校园走出,之后发展为以该项目为核心的社会组织运行至今仍蓬勃生机;而一些地区的乡村,学生午餐问题得到了系统解决,解决此需求的公益项目逐渐退出,也完全不必惋惜。此外,在关注志愿服务项目的社会功能时,同样需要高度关注项目的育人功能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规划和落地,因为志愿服务是大众践行大我价值追求的重要实践。


“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陪伴项目”志愿者陪伴孩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要“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同行”,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独有特质。心中有阳光,脚下才更有力量。“同行”,需要一个个扎实的项目、健全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和每一位参与者的敬畏心和行动力,更需要在竞争中不忘初心,在服务中牢记使命。


本文作者: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庾月娥



End


图文:中国青年志愿者

编辑:倪奕丹 陈鑫容

校审:闻友龙

责编:闻友龙

青春南邮
南邮团委官方宣传平台,聚焦服务团员和青年,立足共青团活动和团员青年的关切,传递学校团组织动态,开展组织建设、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文化艺术等活动的报道,争做校园正能量的传播者,青年学习的领路人,青年之声的倾听者,南邮学子的身边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