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招来吉祥,还能“狗咬耗子”
人类自创造文字开始,就有关于狗的记载。
02
狗狗何时成为“贴心小棉袄”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饲养宠物狗的呢?
根据现有的史料,最晚在唐代,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为贵妇圈的宠物。
在唐代知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就有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这种小型观赏犬叫“拂菻狗”,又名“猧儿”。唐代初年从西域高昌传入我国。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当时的资料是这样记录的:“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这种宠物狗在当时极其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能养得起。
《宫乐图》中案下小狗的形象与《簪花仕女图》也很相似。([唐] 佚名《宫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养宠物狗的时尚不再限于贵妇圈,民间也有许多人将狗当宠物饲养,人们还会给自家的“毛孩子”取名,与我们今日养宠物无异。
宋朝的城市中还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市场上不仅有猫粮、狗粮,其他的宠物也有相应的食料:“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养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
爱美宋人甚至会给宠物猫狗做美容,也被称为“改猫犬”,比如用捣碎的凤仙花为猫狗染色、为宠物犬匹配精美的项圈,力争让每只猫猫狗狗都漂漂亮亮的。
清宫廷对待养狗十分认真,宫里有豢养犬只的传统,还专门设立了养鹰狗的官署,饮食、道具、饰物都很讲究。爱狗的皇帝还会给狗赐名、美容、绘制画像。
京巴犬([清] 沈振麟《狗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慈禧太后有一种非常宠爱的狗,叫“京巴犬”。京巴犬一直作为皇宫的玩赏犬,在历代王朝中均备受宠爱。当时,宫吏们对京巴犬的宠爱到了必须“随身携带”的程度,出门时就把它放在宽大的衣袖内。所以,京巴犬又被称作“袖犬”。
陪伴了人们千百年的狗狗,除了享受人的宠爱之外,也留下了一些忠义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儿时,和两只爱犬一同外出打猎,为追逐一只马鹿跑进密林,结果马鹿没了踪影,一只体型巨大的黑熊却突然从密林种窜出,扑向他。在这危急关头,他的两只猎犬扑向野兽,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救下了朱瞻基,它们自己却身受重伤,不久因伤势过重而死。朱瞻基对此十分伤心,长大后为了怀念这两只救主的义犬,画下了传世名画《双犬图》。
[明] 朱瞻基《双犬图》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还有一个更具神奇色彩的“黑龙救主”故事。
三国时,襄阳纪南有个人叫李信纯,他养了只名叫“黑龙”的狗。李信纯好酒,一日出游归家时,醉卧城外草丛中,凑巧有人纵火狩猎,火顺风正吹到李信纯身处的风势下方。“黑龙”见唤不醒主人,情势危急,只好快速奔入不远处的小溪中,将毛弄湿后洒在主人周身,如此来回奔跑,数趟力竭而死,李信纯酒醒之后,方明白爱犬为救他牺牲了性命。
古往今来,从馋嘴的狼到忠义的狗,这些可爱的生物,陪伴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举足轻重的足迹。透过狗狗深情而坚毅的目光,我们仿佛能看到背后它们无比细腻而精致的爱。
“猧子解迎门外客,狸奴知护案间书。”有小狗迎接门外的客人,有小猫护着桌上的书不被老鼠啃咬,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呀。
你养的是猫还是狗呢?
你和它们之间有什么好玩的故事?
欢迎与我们分享!
新京报书评周刊、故宫博物院、凤凰出版社相关报道
统筹/毕征、张晓雯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