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Q了,这下我们都玩完”。
“栓Q”
近日,湖北武汉
一小学语文教师周果(化名)
在批改学生小朗(化名)的作文时
看到这样的组词和句子
既生气又无奈
老师叫来小朗询问情况
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同学们交流时经常这样说
当天,周老师就将
禁用的网络用语范围告知学生
并坚持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
对禁用词进行批注
学生在组词时组了“栓Q”一词。受访者供图
作为初二的语文老师,唐昕(化名)每次批改周记时,总能看到几个扎眼字词:“我真的会谢”、“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我悟了”“栓Q”……每次看到这种网络用语或黑话,唐老师总要批注一下,并在课堂上再三告诫学生们不要在书面用语中掺杂网络梗和流行语,但等到下周,她还是会看到类似的表述。
近日,为引导孩子规范书写词汇
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
推出了网络用语“禁用令”
梳理发现,语文教师禁用的网络用语多为以下几类:
中英文混合的网络流行语,如:“芭比Q了”“栓Q”;
首字母缩写组成的词汇,如:“YYDS”(代指“永远的神”)、“XSWL”(代指“笑死我了”)、“KDL”(代指“磕到了”);
粗俗、谐音词汇;
表意不明的词汇,如:“爷青回”“我勒个豆”“显眼包”。
网络黑话,从何而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默凡表示,作为一种社群语言变体,“黑话”是古已有之的普遍语言现象——有些社群带有一定的隐秘和保密性质,不想被外人所知。徐默凡说,像以前的生意人、小偷内部有一些只有内部人员听懂的行话,称为黑话。
这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产生了新的类型——网络黑话。
网络用语或黑话出现在小学生的口头禅里,甚至是作文、美术作业、课桌涂鸦上
紧接着,这样的网络黑话借由即时通讯工具、短视频、社交媒体等起到传播和转义作用的温床,还有年轻网民对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吸引力,逐渐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开来。
网络黑话
为何到了需要整治的地步?
既然网络黑话同传统黑话一般
都是语言自我发展的结果
随之而来的疑问是
其为何到了需要专项整治的地步?
“之所以现今要整治,是因为网络黑话产生了破圈现象,不分场合,不分人群,不分交际目的地滥用,甚至用这些黑话来引流。”徐默凡分析。
2023年,人民网曾发表评论:“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话题冲上热搜。
“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较弱。”如果未成年人长时间浸淫在互联网不正确的用语用字环境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之中,不仅会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而且可能受到叛逆、暴力等负面情绪的污染,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实际上,网络黑话滥用的风险不止出现在未成年人身上。专家表示,现在网络交流的应用场景跟应用频率越多越高,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交流中用网络语言乃至网络黑话去完成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任务或工作。
这种网络语言对书面语和口语的“入侵”,除了是语言发展本身带来的结果外,也是互联网及各网络平台助推的后果。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
整治网络黑话烂梗
10月11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从公开信息来看,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编造网络黑话和烂梗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其中提到,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明确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等目标。
通知提出八方面任务措施,包括: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助力预防和矫正学生“脊柱侧弯”和“小眼镜”;提高规范书写水平,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书写正楷字和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不断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传承优秀汉字文化,培养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统筹发挥一、二课堂作用,鼓励多种形式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规范校园用字,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倡导学校广泛开展“三笔字”教师基本功比赛,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增强数字赋能,探索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新模式;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鼓励将规范汉字书写纳入有关考核评价内容等。
通知指出,当前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标准、笔画笔顺不规范、非纸笔化书写导致书写能力弱化等现象较普遍。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支持中小学校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确保桌椅、采光照明等符合有关要求。各地各校要多措并举,逐步解决规范汉字书写师资不足问题。
你觉得对于网络用语
有必要出手整治吗?
有什么好建议?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小数微课在线课程点击左下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