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Prompt设计的艺术与构建AI原生产品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相聚北京,共话AI未来

科技   2024-11-21 17:04   北京  

引言

寒冬时节,北京金隅喜来登大酒店内暖意融融。11月16日,由软积木、至顶科技主办,LangGPT等机构共同协办的2024 AI创新者大会暨PEC提示工程峰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国内提示工程领域首次全国性大会,汇聚了来自产业界、学术界和创业圈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AI落地与提示工程的未来方向。


"一句提示词,一个新世界(One word, one world)" ——  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主题,完美诠释了本次大会的核心。在这个AI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AI真正落地,如何用好提示词这把"钥匙",成为了每个AI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LangGPT负责的分会场「Prompt设计的艺术与构建AI原生产品」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少社区的朋友们不辞辛苦,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

从百川智能的商业落地经验,到清华大学的校园实践;从提示词的哲学思考,到AI写作的艺术探索;从Agent训练的革新,到企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 六大主题演讲加上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AI盛宴。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精彩的大会,看看各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真知灼见。

Part 01.

从Demo到商用:企业级提示词工程助力AI落地

作为百川智能的商业技术总监,郭美青老师以其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AI商用落地的真实困境与破局之道。
郭美青老师在演讲中指出,当前生成式AI虽然火热,但在商用落地时仍面临重重挑战。据调研数据显示,AI大模型在商用落地总体上仍处于早期孵化和探索阶段,渗透率不足1%。究其原因,主要存在"投入大、效果差、人才缺"三大困境。

针对这些问题,郭美青提出企业级提示词工程(EPE)的解决方案。他强调,提示工程(PE)是企业首要建设的核心能力,理由有三:首先,Prompt是当前人模交互的通用语言;其次,PE是一切LLM应用的基础能力;最后,PE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优化手段。

在实践层面,郭美青详细阐述了从PE到EPE的目标和思维转变。EPE不仅要求效果好,还需要具备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建立起持续优化的飞轮。他特别强调了评估标准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好的评估标准是业务Know-how的极致压缩。

通过案例分享,郭美青展示了如何构建有效的评测集。他建议在构建评测集时要遵循"量要置信、特征要多、分布要齐"三个原则,并强调评估效率对AI应用落地速度的重要影响。为提升评估效率,他建议采用机评+人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动化工具提升评估效率。

"今天真正的壁垒是时间壁垒,"郭美青总结道,"谁能更快地将AI技术落地应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这也正是企业级提示词工程的价值所在 ——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加速AI技术在企业中的落地应用。

郭美青老师的分享为企业级AI落地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思路和可落地的方法论,特别是他提出的EPE框架,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正如他所说,"今天AI商用落地的真正壁垒不是技术壁垒,而是时间壁垒。""谁能更快地将AI技术落地应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这也正是企业级提示词工程的价值所在 ——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加速AI技术在企业中的落地应用。

企业只有尽快建立起EPE能力,才能在AI时代占得先机。

Part 02.

全AI守护课堂:清华大学的教育创新实践

清华大学水木学者于济凡老师带来了一场令人振奋的教育创新实践分享。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的研究者,他展示了如何将大模型技术真正落地到高等教育场景中。
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完全由AI智能体守护的自适应课堂。不同于传统的单一AI助手模式,这个系统包含了多个角色:教师智能体负责授课,助教智能体维护课堂秩序,还有预设的学生智能体促进课堂互动。特别有趣的是"显眼包"智能体的设计,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该项目已在清华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1. 2023年5月正式启动试点,覆盖40多个学院和专业
2. 397位同学选修《迈向通用人工智能》课程
3. 教育研究院评测显示AI教师授课节奏接近初级人类教师水平
4. 84.1%学生表示享受用AI学习AI的体验
5. 系统安全性得到验证,超10万条query零安全问题

而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通过三个层面提升大模型能力:
1. 利用RAG技术解决知识实时性问题
2. 通过工具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3. 创新性地运用多智能体协作提升系统表现

于济凡老师表示,该项目不仅是一次教育创新实验,更代表了中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上的重要探索。目前项目已扩展到更多课程,如《生物学导论》《西方近代哲学》等,预计本学期将覆盖2000-3000名学生。

这一实践为AI赋能教育提供了全新范式,展现了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Part 03.

提示词的道与术:回归本质的哲学思考

提示词专家李继刚老师的分享别具一格,他从哲学高度重新审视了提示词的本质,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李继刚老师开篇便提出了一个根本性观点:提示词的本质就是"表达"。他认为,当我们将提示词理解为表达时,许多关于提示词的争论都会迎刃而解。在他看来,“道”的层面,好的表达需要三个关键要素:
表达 = 本意 + 文意 + 解意

而本意又有三个元素构成:

  • 经验:需要真实的体感和认知
  • 词汇:用以映照具体经验
  • 知识:对背后机制的理解

在术的层面,李继刚老师创造性地运用乔哈里视窗分析框架,将提示词技巧分为四个象限:
1. 人知AI知:简单直接的表达即可
2. 人知AI不知:需要通过示例喂养模式
3. 人不知AI知:通过提问激发新认知
4. 人不知AI不知:留给顶尖学者探索边界

这一框架不仅可以解释现有的各类提示词技巧,还能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AI能力提升,知识边界会不断下移,但人类通过学习,认知边界也在不断左移。

李继刚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提示词写作风格的变迁。从去年的长篇markdown形式,到今年的精简list形式,背后反映的是对"压缩"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他形象地将这一过程比喻为"在黑暗房间里点亮星星",通过几个关键词的组合,形成特定的认知脉络。

关于提示词工程师的培养方向,李继刚提出了独特见解:真正的提示词工程师应该是"既懂人文,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建议:

  • 程序员要多关注表达和写作
  • 产品经理要加强逻辑和技术思维
  • 核心是找到技术与人文的交集点

李继刚的分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提示词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门表达的艺术。正如他所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这种开放和进取的态度,或许正是推动整个领域不断进步的关键。

Part 04.

AI写作的艺术:超越人类的文字创作

财猫比特CEO陈财猫从创作者视角,深入探讨了AI内容创作的潜力与实践。他认为,AI+内容创作是现阶段最具潜力的赛道,这一判断基于三个关键优势:完美的产品市场匹配度(PMF)、真实的市场需求、较高的技术壁垒。

开场陈财猫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对比:让AI开车,你不敢坐;让AI写文章,你敢读。这个简单的对比揭示了AI内容创作的独特优势:

  • 互动对象是人类主观认知而非物理世界
  • 容错度高,小错成创新,大错成突破
  • 没有标准答案,允许多样化表达

而后他分享了在智能营销矩阵平台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个关键方法:
1. 控制释放给AI的信息,在控制与自由之间寻找平衡
2. 提供初始种子作为引导,增大创作的多样性
3. 避免过度框架化,保持创作的灵活性
4. 使用自然的语言描述替代复杂的技术指令

对于AI创作,陈财猫提出了独特见解:

  • 虚假的AI是用符号构建精彩但虚假的世界
  • 真实的AI应该是做出重大科学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 在文学创作领域,"幻觉"可能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这场分享不仅提供了实用的AI创作技巧,更深入探讨了AI创作的本质,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论。正如陈财猫所说,重要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如何用好工具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Part 05.

重塑自然语言编程:Agent训练的创新探索

LangGPT创始人云中江树从技术发展的全局视角,为我们梳理了从提示词工程到智能体构建的完整进化路径。

他首先描绘了AI应用构建的完整技术栈:

  • 最底层是模型,提供基础AI能力
  • 中间层是提示工程,作为调用AI能力的接口
  • 上层是提示链和工作流的构建
  • 最上层是具备自主规划能力的智能体系统

这一架构揭示了一个重要认知:所有可以被字符化的任务,本质上都可以通过提示工程来完成。从简单的文字生成到复杂的应用编程,提示工程正在重塑我们与AI交互的方式。

云中江树老师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提示工程全景图,涵盖多个维度:

  • 技术层面:小样本学习、上下文要素、推理方法
  • 安全层面:提示词攻击与防护
  • 工程层面:任务拆分、工作流构建
  • 实践层面:测试评估、迭代优化

在多模态的实践创新方面,还分享了几个关键发现:

  • 不同模型需要不同的提示策略
  • 提示词自动优化正成为新趋势
  • 多模态提示词展现出强大潜力

他特别强调,提示工程不仅需要技术素养,还需要文学底蕴、美学意识和思想深度,真正优秀的提示词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人文关怀。

结合LangGPT社区的实践,云中江树表示,提示工程仍是当下最容易切入AI的入口,用20%的精力就能获得80%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他和社区始终致力于让"人人都能写出高质量的提示词"这一愿景。

Part 06.

圆桌对话:七位专家共话提示词实践之道

在本次大会的压轴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七位专家围绕提示词应用与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讨论涉及环境对齐、上下文污染、提示词评估、企业应用等多个热点话题。专家们强调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柔性和刚性平衡的观点,并就如何培养提示词工程师人才提供了建议。

比如,百川智能郭美青分享了两个易被忽视的技术陷阱:

  • 环境对齐问题:C端产品和API环境的效果差异
  • 上下文污染:多轮对话中的历史信息干扰

清华大学于济凡则从多智能体控制角度指出,在构建控制型智能体时,需要给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避免过度约束。

小七姐从教育者视角提出,一个合格的提示词工程师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对语言的敏感性
逻辑思维能力
清晰的表达能力

一泽分享了企业推广AI应用的渐进式方法:先从简单工具入手,再使用现成的优质提示词,最后才考虑自主开发

云中江树则强调了提示词的整体性,建议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并根据不同模型特性调整策略。

陈财猫提出了一个独特观点:在某些场景下,AI不必刻意追求拟人化,这可能反而是一种保护。小七姐补充说,可以通过赋予情绪和个性化语言特征来实现自然的拟人效果。

这场圆桌讨论不仅梳理了提示词实践中的常见陷阱,更展现了行业专家对AI未来的深度思考,为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实践指导。正如主持人甲木所说,避开这些坑并非终点,而是迈向更高阶应用的起点。对于未来,与会专家普遍认为AI未来能够真正改变人类生活,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能够通过技术最终实现真正解放人类。

结语

本次「Prompt设计的艺术与构建AI原生产品」的圆满举办,标志着国内提示工程领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清华校园的教育创新,到企业级提示工程的实践探索;从提示词的哲学思考,到AI创作的艺术突破;从Agent训练的革新,到多位专家的经验分享——每一个精彩的分享都为我们勾勒出了AI应用落地的清晰路径。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本次大会不仅是一场技术交流会,更成为了LangGPT社区线下交流的盛会。许多平日里在线上交流的社区伙伴得以相聚,会后的讨论甚至持续到深夜。这种求知若渴的热情,正是中国AI社区蓬勃发展的最好见证。

正如大会主题"一句提示词,一个新世界"所昭示的,我们正站在AI发展的新起点上。提示工程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连接人类意图与AI能力的桥梁。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探索AI应用的无限可能。
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更离不开每一位参会者的热情参与。期待在下一次相聚时,能听到更多落地的成功案例,看到更多改变世界的创新实践。

至顶头条
至顶网,一个谈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记录和推动数字化创新,服务CIO、CTO等技术和商业的决策者、从业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