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石油深耕辽宁的炼化“七子”之一,辽河石化公司牢记“国之大者”,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动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因地制宜是关键,必须找准切入点,把准落脚点。赋能新发展,发力新赛道,辽河石化公司全力打造中国石油最大的低硫船燃生产基地,低硫船燃已经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产品。
“经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升级和设施改造,辽河石化公司低硫船燃从最开始的年产几十万吨,到目前年产能接近140万吨,成为中国石油最大的低硫船燃生产基地,这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辽河石化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辽河石化公司上下正咬定目标不放松,科学把握生产节奏,全力以赴抓好低硫船燃生产经营,切实保障市场供应。
精准发力,抢占市场先机——
科技创新既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更是增强企业核心功能的重要保障。
辽河石化早在国际海事组织颁布“限硫令”的前两年就积极布局国内低硫船燃市场,组织科研攻关,全力抢占市场先机。组织完成了RMG180、RMG380、RMG500和RMG700系列牌号低硫船用残渣燃料油新产品的研发,2019年4月完成低硫船燃首次调和生产试验任务,生产船燃产品4500吨。经过一年的不断优化调整,2020年公司生产低硫船燃86万吨,圆满完成了年度生产任务。
辽河石化研制开发的低硫船用燃料系列产品的硫含量均在0.4%以下,低于国际海事组织“限硫令”的环保上限指标,且产品资源丰富、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工艺可靠、生产成本低廉,跟国际国内同类生产企业相比,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牢牢抓住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有利时机,辽河石化积极与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沟通,在大连北良港海关的大力支持下,打通了国产燃料油供给国际航行船舶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我国首单低硫船燃出口供货商。这是我国首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船用燃料油业务。此举打通了国内炼厂为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的出口流程,为辽河石化重质油品开拓了新的市场渠道。
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辽河石化将继续加强与中船燃、中联油沟通合作,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辽河石化坚定市场战略定位,结合低硫船燃效益较高的实际,调整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周密计划,保证低硫船燃效益最大化。
为了提高低硫船燃产量,公司采取在线调和方式。在执行船燃销售计划时,辽河石化重点对接相关公司报关计划与拉运节奏,满足公司生产平衡需要。同时,合理优化平衡各流向出口低硫船燃的外运,以保证最大日运输量;与港口保持密切联系,紧凑安排船舶外运计划,提高产品输出效率;提前与运输公司对接车辆信息,保障日用车辆按时输送,准备好应急车辆,强化入厂车辆管控。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确保实现集团公司低硫船燃整体战略目标,辽河石化积极推进低硫船燃改造项目,改造完成了焦化蜡油、混合稠油减压渣油调和生产低硫船燃的生产设施,新建一座1万立方米储罐,优化改造12号、13号罐区和生产流程,降低低硫船燃的调和成本。
辽河石化先后优化改造了蜡油、直馏柴油、改质轻重柴油以及多套装置渣油的外送流程,可随市场变化调整产量,同时优化产品物料,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对储运系统不断优化,可实现生产、调和、外运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综合能耗。
辽河石化坚持走好低成本发展之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把“节能降耗 控本增效”延伸到低硫船燃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辽河石化优化船燃调和组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确保效益最大化;能耗方面,船燃储罐的加热系统、工艺管线的伴热系统已经由低压蒸汽改为导热油加热,可随环境和生产运行随时调节,节省了低压蒸汽;在调和用电方面,采取管道在线调和、轻重组分混合外送,减少中间倒油环节、缩短调和时间,降低电耗;在汽车外运环节,采用自控调节的变频机泵,间断装车,达到降低电耗的目的;在火车装车环节,采用大排量、低扬程的机泵,达到节能的目的。
辽河石化充分利用低温余热,降低船燃温度,降低安全环保风险。投用西蒸馏减压渣油掺炼蜡油流程,船燃重料西减渣出装置温度降低了30℃,并逐步将西减渣出装置温度控制在100至105℃。目前,船燃调和后温度降低了10℃,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辽河石化公司将积极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减油增化”,在新时代东北振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盘锦发布
文字:许萍萍 赵丽
图片:辽河石化
编辑:韩文静
校对:王宝芹
责编:高飞
主编:张利利
监制: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