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极放大效应
全球变暖导致升温,海冰反射率正反馈。冰雪对于太阳辐射是具有反射作用的。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消融,下垫面水域扩大,海冰的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使海水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水对近地面大气的加热作用随之增强,导致近地面升温。更暖的气温使得海冰进一步减少, 从而形成了海冰—反射率正反馈,如此反复加速了北极的升温速度。
2·大气温度反馈 一极地升温速率偏大
由于北极地区的绝对温度明显低于中低纬地区,在同等辐射强迫下,北极地区需要更高的增温来达到新平衡。所以这也会造成北极地区升温比其他地区快。
3.极地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裸地面积增多,下垫面性质改变。冰雪的反射率高达95%。太阳光照射到冰雪表面后,大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去,只有少部分光线会被冰雪吸收。
4.典例分析
例一、材料一: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材料二: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1)试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成因及对北极地区动植物的影响。
(2)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冰洋沿岸苔原带分布范围的变化特点。
参考答案: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海冰消融,海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气温升高更明显。气溫上升,蒸发量增加,湿度云量增大,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海冰消融更多,反复演变升温。
对植物的影响:
极地气温上升,植物的生长期(无霜期)变长、植物更茂盛;北半球的自然带北移,灌木(针叶林)面积变大,苔原带面积变小。
对动物的影响:
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部分动物如北极熊等大型动物缺少食物及生活场所,生存艰难,数量减少(总之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2)全球变暖,气温上升,北冰洋沿岸积溫升高,苔原带的南界北移,北界由于受北冰洋沿岸水域的制约,因此苔原带整体上分布面积减小。
例2.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1,2题。
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A.苔原植物的花期
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入海河流的汛期
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参考答案1.C2.D
例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雪藻是一种微型藻类,广泛分布于南极大陆,是冰雪上最高产的微生物。夏季气温回升,雪藻通过光合作用,在南极半岛纬度较低的沿海地带,尤其是企鹅、海象、海豹等动物聚集区附近呈爆发式生长(见下图),促进了南极地区的碳循环。
(1)分析该地夏季雪藻爆发式生长原因。(6 分)
(2)分析雪藻爆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南极半岛沿海地带)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较大),白昼时间长,气温回升(达到0℃以上);光照时间长,(雪藻)光合作用强烈;该地纬度(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更温和;动物聚集区(排泄物多),营养供给充足。(每点 2 分,共 6 分)
(2)大量雪藻生长,地表(冰雪表面)反照(射)率降低,可能加速当地冰雪融化;大量雪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碳,减少当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延缓(减轻)温室效应。(每点 2 分,共 4 分)
参考答案
(1)夏季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较多(2分);夏季融冰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夏季更多的海冰融化并不能导致气温升高(2分);北极地区近地面气温与海表温度差别不大,甚至略高于海表温度,感热通量的方向是从大气传向海洋(2分);北冰洋的开阔水面也明显增多,这时云和水汽增多导致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与大气长波辐射增加几乎可以相互抵消,云和水汽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2分)。(共8分)
(2)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大气环流;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洋流。(4分,每点2分)
本文转自墨迹古韵地理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