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
1.形成条件
2.干热成因
特征 | 成因 |
热 | ①纬度较低,热带或亚热带。 ②气流: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③地形:山高谷深,地形高差大;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 ④距离冬季冷空气源地较远。 ⑤北面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较温暖。 ⑥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升温快 |
干 | ①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少。 ②受多次抬升后,水汽减少。 ③谷风强,地面蒸发旺盛。 ④局地环流:山谷风局地环流 |
3.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环境要素 | 特征 |
地形地质 | 山高谷深、地形破碎、山势陡峭;地质不稳,地表碎屑物多 |
气候 | 热量高,降水少,蒸发强烈,“干、热”突出;水热组合失衡 |
土壤 | 因气候干热,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改良困难 |
植被 | ①植被稀疏,多热带常绿灌丛、稀树灌丛、草丛,乔木多独立单株散生; ②层次结构简单,草本层覆盖度最高,其次是灌木层,无明显乔木层; ③植被多肉质、多刺,旱生形态显著; ④垂直分布:自上而下是森林、灌木、荒漠草原,垂直带谱倒置 |
自然灾害 | ①气候干热,多大风,易发火灾; ②降水少,蒸发旺盛,易成旱灾; ③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多 |
4.开发利用
(1)栽培热带水果,发展特色农业。
(2)打造避寒胜地,发展生态旅游。
【高考曾这样考过】
[2022·福建卷,17(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与甲地相比,分析2019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6分)
答案 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干热河谷),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时发生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较小。
解析 乙地位于山地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焚风效应导致的干热河谷明显,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植被减少的较少,温度上升的程度小;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时,降水减少,乙地植被稀疏,降水减少对乙地植被的减少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植被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也较小。
【冲(洪)积扇】
1.形成过程与特征
2.应用
(1)地下水的开发
(2)交通建设
(3)农业生产
地形部位 | 农业生产 |
山地 | 扇顶之上的山区,地形崎岖,坡度大,土壤发育程度不足,不宜开垦,原生林较多,可以栽种用材林、生态林 |
扇顶 | 沉积物颗粒粗大,多砾石粗砂,土壤发育程度极低;缺少水分,难以发展农业,多任由耐旱灌木丛、野草生长 |
扇中 | 地下水较深,比较干燥,农作物难以成活,多发展根系发达的林果业 |
扇缘 | 地势低,土质细,是聚落、工矿业主要的用地。地下水埋藏较浅,可以发展种植业 |
(4)聚落选址
【高考曾这样考过】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答案 C
解析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洪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洪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答案 B
解析 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B
解析 贺兰山东麓南部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
4.(2023·6月浙江卷,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4分)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
(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6分)
(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6分)
答案 (1)水源 位于倾斜平原的中下部;沿河流或地下水出露地表处分布;呈点状或块状。
(2)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②土壤以沙土为主,地质疏松;③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固土能力弱;④距沙漠近,多大风,更易受到风沙侵袭。
(3)上部以砾石为主,不适宜开垦,但水源充足,可横向挖沟或填入客土发展种植业;中部地下水丰富,土质细腻,适宜开垦;下部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开垦,可种植耐盐牧草,发展畜牧业。
(4)鼓励移民等政策促进人口增长、聚落形成与发展,产业活动等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渠道等水利工程影响人工绿洲扩展方向。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天然绿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且其在山前倾斜平原上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主要位于绿洲和沙漠的结合区域内,其土质较差,水源稀少,主要以沙土为主,且植被覆盖率很低,导致其固土能力很差,又因为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因此人工绿洲的土壤更易被侵蚀。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前倾斜平原上部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埋藏深,不适合发展农业,但靠近河流,水源较充足,可建设灌渠,填入客土来发展农业;中部颗粒较细,地下水埋藏较浅,加上地形平坦,适合进行农业开垦;下部地下水埋藏浅,加上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表盐碱化程度较高,不适宜农业种植,但可选择耐盐牧草,发展畜牧业。第(4)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的扩展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是农田等的灌溉,农用地的不断增加,将会增大人工绿洲的面积,影响扩展的速度和方向;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的方向,将影响城镇的方向,从而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区域内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速度,将大大影响人口和农业用地的方向,从而影响绿洲的扩展方向;人工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方向。
【海岸线】
1.海岸线形态
2.海进与海退
海进(海侵) | 海退 | |
海陆变迁 | 陆→滨海→浅海→深海 | 深海→浅海→滨海→陆 |
主要原因 | ①构造运动:陆地下沉(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③海浪侵蚀:入海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河口泥沙淤积减弱或者失去泥沙来源,海岸会被海浪侵蚀而后退 | ①陆地上升(海平面下降); ②冰期时,陆上冰川不能回归海洋,海平面下降; ③入海河流挟带大量泥沙物质,在河口因地势平坦、海水顶托等作用,流速降低,大量泥沙淤积,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 |
沉积物 | ①海进期间的海水由浅变深; ②陆相沉积(如砂砾岩)逐渐演变成海陆交互相沉积和海相沉积(如石灰岩); ③沉积物下粗上细(一般下部为砂砾岩,上部为石灰岩) | ①海退期间的海水由深变浅; ②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 ③地层沉积物下细上粗(一般下部为石灰岩,上部为碎屑岩) |
3.海岸线地貌描述思路
【高考曾这样考过】
[2022·全国乙卷,37(1)(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3)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
答案 (1)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2)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水利设施拦截等,减少河口泥沙沉积,三角洲平原萎缩,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3)海岸线变化方向不同,甲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乙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或坡度大,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或坡度小,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解析 第(1)题,先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第(2)题,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退缩。第(3)题,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站区域海平面下降,可推测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站区域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