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从八一建军节起到国庆期间,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ZMG推出老兵专栏——《75年 75人》,通过图文、新闻、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宣传75位优秀浙江老兵。从1949年退役的百岁老兵到2023年刚刚离开军营的00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展示浙江退役军人的动人风采,他们是永不褪色的共和国卫士。
张棉星,1962年入伍,1972年退役,曾参加大渔湾歼敌战,退役后转业回到基层供销社担任副经理。
1
全身心投入农场建设
战争年代,战士们用肩膀打出了新中国,而新中国成立后,新一批的“战士”用另一种方式扛起了新中国的建设,扛起了人民的幸福。张棉星就是其中的一员。
1958年,年仅18岁的张棉星被分配到了飞云农场。那时,生活艰苦,日夜劳作,瘦小的张棉星,肩上扛着负荷的重量,从来没有退缩。抗台也是跑在最前头,有次被浪打到拖出2米远,被同志们拉回来,那时别说睡觉,连饭都是就着雨水吃的。积极抗台护横塘,被评为优秀青年团员,参加庆典大会。
2
枪林弹雨中的大渔湾战役
1963年6月27日,一支乔装成人民解放军的国民党小股部队共11人,由军舰护送,从台湾进入苍南境内的官山岛东面,后转驾橡皮艇于凌晨1点左右在大渔湾内的中墩人民公社王家山生产大队海岸登陆,分两路绕山内窜,约定于中午后在案桌山北坡汇合。由支队长吴镇带队的7个匪特躲藏在案桌山一个厚山岩覆盖的山洞里,山洞虽然不深,但敌人用火力锁住了洞口,使围歼部队无法正面靠近,任凭战士和民兵们一阵枪声,一阵喊话的警告,敌人仍无投降的反应。
眼看敌人妄想拖延时间以作垂死挣扎,为了速战速决,围歼部队逐步缩小包围圈逼近山洞周围。这时,相距洞口最近的驻防六连副班长胡寿林再也压不住心中怒火,随带同班战士张棉星闪到洞口两侧,准备跃到洞口前的掩体正面狠揍一下敌人。
就在他们刚跃到洞口还来不及隐蔽时,洞内射出的一梭子弹穿进了胡寿林的胸膛,胡班长牺牲了。张棉星怒火填胸,他端起冲锋枪,正要向洞内扫射的一刹间,敌人的子弹从他身边一擦而过。“同志,危险!”话音未落,忽有一个民兵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拉下张棉星,几乎同时两人一起滚向一个天然掩体。这时,伏在洞侧的几个战士和民兵也如猛虎下山地跃过洞口,跳入掩体。他们合在一起,顿时机枪、步枪、冲锋枪齐鸣,子弹象雨点般泻进洞内。敌人火力被压下去了,但仍然没有投降的反应,掩体内的王家山大队民兵连长甩开膀子,对准洞内一连扔进了3颗手榴弹,“轰隆隆”三声响后,整个山洞内外硝烟弥漫,土石四飞。战士们正要跃起冲进洞内,忽见一个匪特战战兢兢地爬出洞外,连声嚎叫:“别开枪,饶命、饶命。”战士和民兵们迅速冲了过去,抓了俘虏。
7月10日,为表彰大渔湾军民英勇事迹,温州军分区在矾山召开大渔湾歼敌祝捷大会,授予张棉星等9人记一等功。1966年,张棉星作为浙江省军区唯一的英模代表,被邀请出席建国17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光荣归队时,又受到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和浙江省军区副司令钱钧中将的亲切接见。钱副司令还亲自为张棉星题诗:青年战士,初上战场。新打钢刀,杀敌顽强。
光阴荏苒,1972年,服从祖国需要,他由一名解放军转业回到了故乡,在一个基层供销社担任副经理,勤勤恳恳直至退休。如今虽已迟暮,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后代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