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计划经济更可怕的是计划思维

时事   2024-10-10 17:00   湖南  
哈耶克说:“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
熟知20世纪历史、甚至亲身经历过那些灾难的人,都知道计划经济不可行。
然而,作为“计划经济”认知源头的“计划思维”,却一直无处不在——
小到个人成长,大到商业活动,再大到国家发展、人口控制,今天做什么,明年做什么,十年后达成什么,人类所有活动似乎都由“计划”掌控。
计划当然是重要且必要的。
但是,计划思维的滥用,也隐藏着一系列风险。
比如,家庭教育过度重视计划,孩子几点吃饭,几点弹钢琴,几点学画画,就像被设计好的一个严密机器。
人人都知道这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但却从没有人停止这样做。
计划思维根植于人类大脑底层,这是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必然,它听上去非常完美,以至于人们往往忽视它的负面作用。
有研究表明:远大的“目标”越清晰,时间的浪费、信心的挫败就越严重,离成功与幸福也就越远。
滥用计划思维至少隐藏着四种危险。
危险1. “长远计划”造成“短视效应”——越着眼未来,越迷失于当下
人们常说没有长远目标是短视的,但却没意识到长远计划也能造成短视。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理论——合成谬误。
他指出:微观上对的东西,宏观上不一定对;宏观上对的东西,微观上可能十分错误。
宏观与微观、长远与当下,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关系。
过分执着于远方宏大的目标,就会陷入对“当下无用”的否定,或者对“当下有用”的过度依赖。
危险2. “计划”抹杀“创新”——社会工程起于宏大,归于泡影
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没有哪项伟大发明是被设计出来的。
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指出,认为创新可以像建筑工程一样打草稿、做设计,就是“极力想控制社会的狂妄之徒的帮凶”。
放眼历史,尼克松1971年发起的“抗癌战争”,日本1982年出台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无数国家社会工程运动都是起初声势浩大,最后不了了之。
危险3.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完美的计划,越容易变形
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会直接迫使教师开展应试教学;英印政府曾用奖金实行“消灭毒蛇”计划,却导致更多人家养眼镜蛇。
社会学家坎贝尔发现:任何量化的社会指标,都有被操纵的风险,而以各种指标为核心的社会决策与完美计划,往往会导致执行的腐败与结果的变形。
危险4. 伟大不能被计划——越是设计的东西,越普通
宇宙的完美并非上帝设计,生命的繁盛来自进化的偶然。
人们总是以为完美、精巧的事物是被设计过的,然而,就连一只小小的钟表,都不可能是某个伟大人物计划发明的产物,而是无数人与历史不经意的积累。
正如道家所言,最完美的事物是“浑然天成”“自然而然”,凡是经过人为干预的东西,都不能长久。

中西ABC
在中西比较中探寻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共识路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