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丨老麻塘村:贫困村的“蝶变”史

政务   2024-11-11 12:39   贵州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似乎用来形容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很是合适。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响应,主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支三委等形成多方合力,用短短几年的时间,重振了“白水贡米”品牌,帮助该村由省级二类贫困村完成了远近闻名产业村的华丽转型。村集体经济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随后,开启逐年递增模式,谱写了属于自己的脱贫故事。


这片土地上,民风淳朴,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恬静而充实的生活。这片热土,有田园牧歌,有农家风情,有帮扶干部的默默付出,有驻村干部在脱贫一线的执着坚守。

——题记





一粒米的致富经




一说起老麻塘村,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香喷喷的、不要菜也能吃上三大碗的“白水贡米”。就是这样的一颗小米粒,经过历年的发展变化,从深闺无人识到走向发达城市的餐桌,最终成为让当地村民腰包鼓起来的“致富米”。


老麻塘村位于碧江区滑石乡东北部,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地势起伏平缓,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主要居住着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全村共13个村民组958户3522人。老麻塘村离铜仁主城区不到20公里,与湖南省凤凰县阿拉营、茶田两镇接壤,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区域。对于“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整体地形地貌来讲,大自然像是格外恩宠老麻塘这方水土,这里平均海拔700米,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地形以丘陵为主,梯田层叠、埂回沟转,是种植水稻、油菜的黄金区位,素有“铜仁粮仓”之称。

孰知,这粒米的演变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作为产粮大区的老麻塘村,村里农户祖辈多靠传统种植水稻为生。可种出来的水稻往往销路不好、价格低廉,有些村民只得将成袋的粮食堆在家中。

2014年以前,“白水贡米”空有响亮的名头,却无经济效应,在市场上只能和普通米卖一样的价钱,白水米3元一斤,谷子才1.6元一斤,按亩产800斤算,一年累到头,连1万元都挣不到。加之基础设施差、路不通等原因,大多数群众脱贫无望,只能靠出门打工挣钱,来缓解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尽管此后有些想法的村民,也曾尝试种油茶、栽樱桃,但都没能实现脱贫致富。

种了一辈子粮,种植户龙继保张嘴就能说出稻谷历经的价格变化。“白水贡米”从1982年的0.18元每斤,演变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0.5元每斤,到2010年少则是1块多,最高也才2元钱一斤。之后,由区里精心挑选的“玉针香”“桃湘优莉晶”到今年的“野香优”“奥富优”一级水稻新品种,更让水稻华丽转身,身价翻了近十倍!


日前,记者来到老麻塘村,只见层层叠叠的梯田里,大片大片的油菜、蔬菜等作物长势正旺,正忙碌地汲取秋雨的滋养;平坦的通村柏油路上,奔驰着小汽车、农用车,载着美好生活的希望,通联着千家万户;白水贡米加工厂里,一体式大米加工机器加速运转,工人们正忙碌地打包、装袋……

在老麻塘村种植大户龙大得家中,记者看到他正忙着为客人张罗预订的大米订单。交谈中了解到,今年,他种植水稻约200亩,折耳根10余亩,豌豆尖近70亩,算下来预计净收入有30余万元。龙大得家于2015年脱贫,他从养殖大户慢慢摸索,顺利转型为种植大户,产业也越做越大。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同村人一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该村杨柳坪组村民沈良成就是其中一个。“遇到收获的高峰期,我这里每天至少需要30个工人,按日工资100天来算,一年也有2、3万块钱。”目前,光他家就带动长期就业工人5人。


据了解,近年来,老麻塘村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要求,充分利用帮扶优势,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民心党建”为抓手,积极探索“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发展模式,整合坝区资源成立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动“白水贡米”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老麻塘村凭借“白水贡米”获评农业农村部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0年,“白水贡米”上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单和绿色食品认证。2020年11月,老麻塘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21年9月,老麻塘村荣获全省30个、全市2个、全区唯一一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2023年,老麻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5万元,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推进群众实现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


近年来,围绕着“种什么?怎样种?怎么卖?”这几个关键难题,碧江把“订单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全方位对接农户,构建“区级龙头企业带动(区强村富民公司)+乡级惠农富民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让农民既“种得好”,又“卖得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碧江区强村富民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该公司以“乡惠农富民公司+五个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白水贡米产业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打造种、管、护、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公司和农户签订了种植订单,规范了种植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为农户在耕种、管收方面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之后进行统一收购。”碧江区强村富民公司副总经理胡伟表示。

“订单式”产业的开启,已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带动了该乡1125户群众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老麻塘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以“白水贡米”产业发展为主导,多元发展肉鸽养殖、折耳根、松茸等多种产业。




一个支部的堡垒作用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走进老麻塘村村委会便民大厅,墙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映入眼帘。


读懂老麻塘村的蝶变密码,不难看出,产业党建、党员示范、改革创新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词。据了解,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小组6个,党员104人。在坚持传统的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的基础上,老麻塘村党组织创新了“院坝协商”议事室,让群众直接参与到党组织的工作中,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要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基础。这些年来,老麻塘村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做优产业发展保障,推动产业党建与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村强、民富、业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麻塘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认真扎实开展了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包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使全村新老党员清楚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深入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同时,滑石乡老麻塘村严格按照省委“四区一高地”“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谱好“党建引领、村级规划、村规引导、特色产业、改革创新”五部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老麻塘村以村委换届和支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吸收年轻党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骨干力量到村干部队伍,实现村“两委”班子学历、年龄、能力“一升一降一提升”。2021年作为区级首个支委、村委换届观摩点,顺利完成支委换届和村委换届。近年来,老麻塘村充分发挥组织、市场、品牌等优势,整合村级各类土地、人才等资源,实现集体收益、产业效益、群众利益相融共进。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将白水贡米产业链延伸到农户身边,采取“统一产业谋划”“统一良种良法”“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绿色防控”“统一农事服务”“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利益联结”“八统一”模式服务,有效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按照“532”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即:5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30%用于合作社管理;20%作为群众分红),覆盖群众400余户,带动脱贫户152户参与分红。


除了产业外,老麻塘村的屯上、院子组较完整地保留了南长城起点遗址、复兴桥等多处文物古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与此同时,老麻塘村荣获了“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称号。




一套村规民约的效应




环视老麻塘村,整齐排列的屋舍、干净整洁的道路、绿树成荫的环境,文明守礼及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让人顿感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在村规民约广场上,老麻塘村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内容非常醒目,旁边的十块典型人物展示牌一字罗列开来。展示牌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件件感动人心的故事,于平凡中见伟大,默默地影响着村里的人。


乡村治,则百姓安。探索基层群众自治的创新路径,推动基层群众自治良性发展,不仅要发挥村规民约正向激励作用,还要发挥村规民约反向约束作用。老麻塘村把《村规民约》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以村为单位完善《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硬十条”。严格程序“定”规。通过村民共商起草、政府严格把关、村民代表表决等三个程序,邀请法律顾问对村规民约进行分析,确保村规民约合法、合规、合理。整治问题“立”规。组织专门力量整治环境卫生、滥办酒席、乱搭乱建,充分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对全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遏制不正之风。示范引领“执”规。采取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先进典型示范,组建老年、妇女、青年文化队伍,融入“村规民约”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多措并举“守”规。以户为单位签订“承诺书”、以组为单位建“考核账”、以村为单位创建“红黑榜”,适时开展最美家庭系列评选活动,把执行村规民约作为重要参考内容。此外,老麻塘村每年都会评选表彰一批“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受奖人员上台领奖、接受表彰,用身边好人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截至目前,共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婆婆等200余户(人)。通过家风家训、村规民约、道德模范带动等方式,让乡风文明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村民生产和生活中,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如今,通过十年来的接续奋斗,老麻塘村从过去的村弱民穷到村强民富,从产业凋敝到产业兴旺,从无人问津变成远近皆知的旅游名村,一幅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山水画卷正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碧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春霞)



一审:侯玉林  郑   荐  

二审:樊韶清  宋国平  

三审:陈   伟  田   赛



微碧江
发布碧江区文化旅游、城市宣传及地方相关新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