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对女人来说,除了意味着人生走过大半,已悄然来到不惑之年之外,还意味快乐越来越难获取,灵魂越发空虚寂寞。
换句话来说,这个年纪,看破了红尘,品尝了世间百味的女人,被围困在时间无涯的沼泽里,以至于郁郁寡欢,无法自拔。
而倘若说,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什么,能让她们有一丝喘息的机会,能让她们由衷地感到快乐,那绝对不会,或者说从来都不会是男人。
事实上,正如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开场白所说:“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三十岁之后,我们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将其中的“三十岁”替换为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适用。
是了,四十岁女人所能追求到的最极致的快乐,源自于内心的富足,她们不乞求男人的垂爱和怜悯,她们不艳羡旁人的绽放和美丽,她们唯一希望,便是到达理想中的诗与远方。
比如,脱去成日浸泡在油烟味里的围裙,走出厨房,走出这个禁锢了你身体太久太久的四方天地,或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或是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旁若无人地歌唱和舞蹈。
你不必害怕,因为没能在早上七点钟准时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饭,以至于受到丈夫的指责;
你不必顾虑,因为说出自己对某部电影的看法和见解,而遭到邻居家的高知女儿的嘲笑;
你更不必担心,因为没带小狗下楼散步,而被婆婆阴阳怪气,一通羞辱。
大概是由于你活在高压下太久,竟然在不自觉间成为了一位隐藏情绪的高手。
很多时候,你明明觉得不痛快,你明明觉得不满意,但你仍然选择了息事宁人,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
你想,一切终会否极泰来,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痛苦是一个累积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循环的概念。
你今天选择忍耐,那意味着你很可能一辈子都得委曲求全,说到底,妥协是你成全别人的艺术,却容易导致你自己人生的悲剧。
就好像,你无法准确地给快乐下一个定义,并阐释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前世今生。
但你能够清晰地体会到自己快不快乐,又是否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显而易见,妥协也好,隐忍也罢,通通都让你感到不快乐。
你不明白,为什么牺牲的总是你,为什么被道德绑架的总是你,又为什么,不幸福不快乐的还是你。
实际上,能激活你体内的快乐因子的催化剂有很多。
什么独自一人吃完一盒哈根达斯;
什么不用做饭不用洗衣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人舒舒服服伺候一天;
什么去敦煌旅游,安静地坐在土坡上发呆,没有任何人打扰...
不过是需要一点点时间,又不过是需要一点点金钱,于你而言,却是近在咫尺,似乎触手可及,又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的事物。
说到底,“诗与远方”四个字,被人们投注了太多的浪漫幻想和太多的美好期许,已经成为了如同天上月亮一般圣洁而高雅的东西,但对于四十岁的女人来说,它其实没有那么神圣,甚至可以说十分接地气。
可即使如此,女人还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还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的努力会被看见,会被歌颂和赞美,到时候,她们就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讲句难听的,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的女人,不知是天真,还是愚蠢。
如果说17岁时的眼泪还没能让她们明白,快乐是只能自己去争取,而不能靠他人施舍的东西。
那40岁时的苦笑,总应该能让她们彻底幡然醒悟过来,快乐本身是易得的,只是倘若你连令自己快乐的能力都没有,那对你来说,确实就是天方夜谭。
总而言之,女人过了40岁,想要感受到纯粹的快乐,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每天当她们睁开眼,迎接自己的,是衣篓里的脏衣服,是没清理的烟灰缸,是还在睡梦中呼噜打得震天响的丈夫,你让她们如何再对生活有所期待,又如何再从给她们带来痛苦的男人那里获得幸福和快乐。
当然,如果女人不愿意也不甘心,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活完下半辈子,那可以选择自救,可以选择自己去找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