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各种总结、整理档案备查的工作越来越多,又开始焦虑了……人一旦焦虑,最明显丢失的情绪就是快乐。哪怕平时大大咧咧,事情来了也不免身心俱疲,快乐不起来。看完瑞典作家安德斯.汉森写的《我们为什么不快乐》这本书,焦虑减轻了不少。
这本书如果用一句话,我自己的理解: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思考方式不对。书里面也结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一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不少令人“拍大腿”的关于快乐、关于幸福的思考方式——
1、生存和繁衍才是最重要的两件事,快乐没能入选。
“你的祖先是不可能在孕育新生命之前死去的”。我们都听过适者生存,但是这种“适”并不是指良好的身心状态,其实指的是我们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那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生存和繁衍。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是为生存和繁衍而设计的,而不是为了健康、为了幸福。
一旦了解这个真相,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快乐幸福这件事情并没有刻进我们的基因里。
正如文中所说:你我不过是幸存者的后辈,愉悦的情绪并非生活的重点。
2、焦虑,是预先发生的压力。
其实让我们产生焦虑不快乐的并不是压力本身。如果当即发生不好的事情,那叫压力。但是如果还没发生,我们就假想承压力,这才叫焦虑。
那种潜在引发威胁的压力,才是焦虑的来源。而这也其实来源于远古时期我们的本能。
《人类简史》书里也提供过关于焦虑的线索:远古时期的祖先们生活在充满威胁的环境中 。他们不仅要面对猛兽的侵袭,还要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如严寒酷暑、食物短缺等。这种艰苦的生存环境,使得祖先们时刻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因为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
既然咱们的基因如此,对于焦虑本身的焦虑也就大可不必了。有了这种心态,就更有可能直面焦虑,最后反而不焦虑了。
3、记忆是为了生存,而非为了追忆。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遇到某个场景时,会提取某段记忆,选择他认定的和现在所经历的事最相关或最值得回忆的部分来指导我们,而那些记忆很多都是创伤性的经历。毕竟,“多么痛的领悟”印象深刻。
前段时间坐飞机出行,脑海中还在预言发生空难时的恐慌,那一刻一定是脑子里提取了关于飞机坠毁的画面,即使那份记忆来自于电视而不属于自己。
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记忆是可塑的,让大脑提取有力的背景进行更新。而作者也在后续的篇章中向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管理焦虑问题。
书中其其他大开脑洞的观点还有很多,比如,炎症的两个主要来源居然是长期压力和肥胖症。而炎症是我们感受的衡量器——炎症越多,感受越差。比如,我们之所以从未停止评估自己的社会地位,是因为大脑想要避免孤独……
工业化时代发展太快,而我们人类的进化远远没有跟上。快乐也好,幸福也好,其实都是短暂的。让大脑锁定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我们的身体并不是那样的构造。
而当我们沉浸在努力的过程中,而非一心向往目的地时,幸福的奖励才会真正降临。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种修行。
毕竟,幸福是一种副产品,当你停止思考与之相关的事情,转而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时,它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