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未来乡村新“坐标”—— 我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综述

文摘   2024-11-04 09:25   山西  


  一张张照片真实记录了我市15个拟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的变化,一块块展板连成了一组令人赞叹的美丽乡村图景……9月20日,平定县冠山书院小镇的长廊边,全市“千万工程”乡村建设成果展吸引市民纷纷驻足,成为我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富硒农产品展销活动中亮眼的存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并专列一节进行部署。其中,“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掷地有声。

  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千万工程”经验从之江走向全国,成为引领各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面鲜艳旗帜。如今,“千万工程”经验在我市乡村不断被吸收、被丰富,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对标更高、聚焦更好、锚定更优,寻找覆盖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维度的新“坐标”,共同描绘令人心向往之的乡村未来。

顶层设计 分类推进
“千万工程”经验有了“阳泉回响”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工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民心工程,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市委农办组织各县(区)、重点乡镇、农业农村部门代表赴“千万工程”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考察学习。对标先进拓思路、带着问题寻对策、问需于民明重点……几易其稿后,《关于学习践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好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为“千万工程”经验在我市不断被吸收、被丰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严峻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我市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更注重分类推进、靶向施策、久久为功。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段红星介绍,我市结合实际确定了“四区五类双百”计划,对全市620个行政村“分区分类”全覆盖进行整治提升。具体来说,“四区”就是盂县东高速口至藏山沿线城郊融合发展示范区、西南舁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川河桃河沿线传统村落保护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区,“五类”就是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基础改善类、搬迁撤并类,“双百”就是集中打造200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精品示范村。“通过优先建设一批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实施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让本地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实惠的事多起来,‘千万工程’经验才能造福咱阳泉。”段红星说。

  给指导,鼓励各村创新摸索;搭平台,帮助各村互学共鉴。今年,我市不仅成立了乡村规划专班、城乡融合发展专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乡村产业发展专班等7个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专班,牵头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还积极组织现场会、专项观摩活动、经验分享会等,挖掘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优等生”,引导各村形成比学赶超、“赛马”比振兴的浓厚氛围。

擦亮产业“特”“优”牌
富民强村路更宽

  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阳泉就是如此,山地占76%、丘陵占14%、平原占10%,全市耕地面积105万亩,发展传统农业一度困难重重。


  近年来,我市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持续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乡村业态更丰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市农田土壤硒元素平均值为每克0.476微克;我市农田土壤硒元素平均值是全国土壤硒元素平均值的2.1倍;我市可利用的富硒耕地面积约为63.85万亩……独特的资源禀赋,无异于“老天爷赏饭”。

  2022年起,市委、市政府把富硒农业产业作为全市“特”“优”农业的首位产业来抓,不仅明确了打造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样板区的远景目标,而且细化了产业发展各阶段的年度目标。两年多时间,全市富硒农产品种类拓展到14类,基地规模超5万亩,经营主体超210个,获得富硒认证的产品超130个,富硒农业产值超7亿元,我市走出从“老天爷赏饭”到“端稳富硒农业产业饭碗”的第一步。

  随之而来的是,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红利惠及更多村、更多人。这段时间,华龙超市北大街店上架的一款西红柿汁饮料十分畅销。这款产品的产地是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制作西红柿汁的原料正是当地种出的富硒西红柿。近年来,甘泉井村立足本村土壤硒含量丰富的实际,以富硒农业产业为发展方向,积极鼓励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种出的蔬菜经检测达到富硒产品标准。蔬菜有了“硒”字招牌,村里还成立了山西积泉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西红柿汁饮料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富硒蔬菜的附加值。“8瓶装的西红柿汁饮料礼盒卖六十多元,不光在线下商超受欢迎,线上销售得也不赖,我们进军京津冀市场的底气更足了。”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平说。

  阳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空气负氧离子富集,是养心养身的康养胜地。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我市已有20余个村庄利用闲置农房打造民宿院落,发展民宿新业态,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吸引力。平定县岔口乡大前村将悬崖上的干礤石头房屋打造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太行院子”,盂县梁家寨乡椿树底村引入造型前卫的太空舱打造星空酒店,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打造窑洞民宿并尝试推出农家乐送餐服务……风格多样、小而美、隐而静的民宿成为不少游客假日休闲的新选择,随之形成的民宿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已成为我市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支点。

  窥一斑而知全豹。眼下,以富硒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设施农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我市乡村遍地开花,在它们的引领下我市村强民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内外兼修
打好乡村“漂亮仗”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到“和美”,一字之差,道出了乡村建设内涵、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向“和美”而行,让广袤农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先手棋”,坚持全域统筹、系统谋划,于细微处下功夫,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美化、公共服务优化,力争打好乡村“漂亮仗”。

  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清理积存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改造农村户厕,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设“四好农村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随着一项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美起来了,生活更便利了。好环境会“说话”,不光引来了好项目,还带火了乡村游。

  秋日,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道路两旁花团锦簇,远处山坡五彩斑斓。如今,王炭咀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塑造这样的形象,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些年,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的标准,王炭咀村大力推进道路整修、天然气改造、旱厕改造,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见缝插针植树种花,提高绿化覆盖率,实现了村庄四季常绿;打造复古灯笼街、人工湖、花海景观,村子美不胜收。让乡村美起来的同时,王炭咀村致力于打造石屋书吧、窑洞火锅大院、石窑民宿等功能性设施和场所。“前些年,村里就业机会少、环境也一般,村民是想方设法‘走出去’。如今,小游园、小景观遍布全村,村里的环境好了、人气高了,‘走出去’的村民有不少返乡的,一年四季来村里游玩的人也很多。”王炭咀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宏说。

  在一个个美起来的乡村,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过上了舒适便利的新生活,自然而然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提升乡村“颜值”、建好乡村“硬件”,还要在“软件”上花心思。兴教育、续文脉、立乡约、传家训、修村志、承技艺、除旧弊、办赛事……一项项关乎发展的“内核”强起来了,乡村“风景美”与“风尚美”相协调,村民的日子变得舒心又乐呵。

  连续举办多年“村晚”的郊区荫营镇三泉村,最近两年把“村晚”搬上“云”端,线上的观众、参演的村民逐年增多。文迓鼓、舞龙、社火武架、情景剧等类型丰富的节目浓缩了乡村的“小美好”。村民聚在一起创作剧本、排练节目、欣赏表演的过程,既是农民文明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乡村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村民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多了、展示风采的机会多了,精气神也不一样了。

创新治理提效能
和美根基更稳固

  这段时间,在郊区河底镇固庄乡村教育培训中心,各类培训课程排得满满当当。看着一批批学员来固庄村接受“头脑充电”,固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三虎满脸笑意:“自从俺们成立了培训中心,俺们村的治村经验都变成了‘强村产业’。俺们村的‘规矩治村’、‘六议两公开+全员承诺’工作法、‘三定一交账’等乡村治理先进做法变得更可复制,乡村治理‘固庄模式’的品牌越擦越亮。”


  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的固庄村屡屡迎来各地的学习观摩团,离不开他们对乡村善治的不懈探索。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也是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专项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坚持“星级文明户”评选,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乡村治理工作抓好抓实,有力推动了我市乡村治理水平由表及里全面提升。

  乡村治理要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好的方法和路径。盂县秀水镇泥河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奋力探索乡村治理“泥河样本”;平定县东回镇七亘村构建“一章两单三规范”的治理体系,获评全市首批“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村级治理新体系试点村;城区义井镇小河村巧用“道德积分制”破解乡村治理“缺抓手、少参与、难抓实”的问题,用“道德存折”上的笔笔积分兑出文明新风;矿区平潭街街道西河村梳理确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负面行为监督清单,将小微权力监督和打造清廉乡村融合推进……通过尝试、创新,我市不少村逐步找到了适合村情的乡村治理方式,有力推动了村民自治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哪里涉及群众的利益,村民自治的内容就延伸到哪里,一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善治画卷徐徐展开。

(高海明 郭鑫璐 杨晋芳)


来源:阳泉日报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阳泉市人民政府所属阳泉政府网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阳泉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代为运营单位的同时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阳泉政府网
阳泉政府网由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第一时间权威发布阳泉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市政府领导同志重要会议活动等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