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持续推动重心下移。全市各派出所进一步建立健全“警网融合”、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相邻警务区联勤协作等警务机制,结合实际高标准推动建设“一队一室”勤务模式改革,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一管三防”上来,构建实施预防警务、主动警务的派出所主防体系。
全力推进警力下沉。工作中,各派出所不断深化社区民辅警专职化改革,特别是涉及农村警务的乡村派出所,积极推广“一村一辅警”工作模式,严密“一格一警”责任制,固化新警优先补充派出所机制,构建警力充实、动态可调的警力配置体系。
乡村振兴,群众是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工作中,我市各乡村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切实抓好“草帽警务”机制建设,充分激发乡村“熟人社会”自治力量,借助“警治+自治”模式实现了从“管理者”到“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构建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以党建聚合力。各级公安机关扎实推进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党(工)委班子、党员民辅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通过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话语权、行动力,依靠党委政府支持带动多部门、多领域、多力量全面协同管控治安要素,聘请734名社区警务助理加入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全面充实基层平安力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化民力为警力。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小单元作战、小单元管理、大区域管控,合理划分警格,布建多岗哨点,推动专群结合,组建了以民辅警为主,退休老民警、警务助理、包村干部、“两委”干部、网格员、乡贤等为辅的“1+3+N”社区警务团队,“一村一警”覆盖率达100%。
乡村全面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阳泉公安以“小市也有大作为”“跳出公安看公安”两大理念为引领,主动融入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大局,服务保障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违法犯罪震慑防控。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资等破坏农业生产和农民经营的违法犯罪,另一方面有效打击处置“两抢一盗”、酒后滋事、黑恶势力等危害农村稳定、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治安要素管控。结合“雪亮工程”等科技赋能防控手段,采取沿线打卡、多点巡回、折返调警等方式布建全时空巡逻防控体系,扎实开展“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定期开展学校、餐饮、“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治安防控检查,了解村民困难需求,与村民双向熟悉率达90%以上。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警企共建警务运行机制建设,目前已有新能源电池小镇警务室、阳胜煤业警务室、警企驿站等31个警务室进驻企业。随着“跟着悟空游山西”的持续爆火,各基层派出所还持续加强辖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娘子关景区、盂县藏山景区等重点区域派出所采取定点值守、动态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护航乡村文旅发展。
“草帽警务”,是一个形象,一个态度。下一步,我市公安机关将持续强化农村地区的综治工作,以“草帽警务”播撒“安全种子”,不断探索农村派出所基层治理新路径,持续在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上深耕细作,以基础防范工作的扎实指数和托底指数,提升辖区人民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
(丁雯 郑晓丹)
来源:阳泉日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