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能否出彩的两个关键
职场
2025-01-10 17:57
吉林
在接到写作任务时,通常我们要综合谁讲、谁听、什么场合讲等因素,定下材料聚焦于解决什么问题,总体是什么调子,大致分为哪几个部分,对当前成效怎么总体评价、形势怎么总体判断、目标措施怎么研究制定。同时,要搞清材料多大篇幅,大致什么体例,什么时候提交等基本问题。一般情况下,以上这些就是需要提前敲定的基本盘子。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在敲定盘子的过程中,亟须去做的就是站在领导角度,研究领导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养成研究领导风格、领导意图、领导能力、领导艺术的习惯,以提升战时文稿的过关率。“盘子敲得怎么样了?”这是材料老手们的常用问候语。可以说,一篇材料是否合格,能否出彩,一方面要看落笔前盘子敲得怎样,一方面要看是否格物致知,把工作研究到了极致。关于格物致知,我们到第7章再深入探讨,以作为列提纲前的重中之重。本节我们重点探讨如何敲盘子,敲哪些盘子。在接到材料任务之后,当务之急是弄明白这项任务的来龙去脉。这是材料能否对路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研究这个材料来源于哪一级单位,要追溯源头,即弄清楚是否来源于更高层级的单位。把相关通知、方案、批示、讲话等逐一进行研究和对比,弄明白其中的共性要求、个性要求。必要的话,尽量与直接上级单位通话,彻底搞清搞透具体意图。所谓“变量”,主要在意图。所谓“定量”,主要是对工作的深度研究。写材料,难在意图把握,累在格物致知,贵在两者结合。关于如何吃透领导意图,我们将在后面几节里重点讲解,这里不再多述。通过领导提、大家谈、自己悟等多种方式,采取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方式,对材料的调研方法、结构框架、主要基调、支撑素材、大致篇幅、起草人员、交稿时间进行酝酿和研究。根据愚拙的实战经验,在总体盘子敲定前,需要大量地占有、消化各方面资料,边即时恶补,边酝酿思考。直至将材料的总体思路捋清,将重要的素材支撑兜好,将能够出彩的套路预设后,才正式动笔,启动列提纲等工序。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时候,盘子敲定和格物致知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敲好盘子,就需要深进去,恶补相关政策文件,把工作搞清搞透,把领导意图搞清搞透。也只有敲好了盘子,才能将精力从广而全地占有材料,集中到少而精地研读关键材料,缩小“格”的范围,提升“格”的效率。、在“敲”和“格”的过程中,要随时提醒自己,看看是否把工作研究透了,是否把领导意图研究透了,是否把总体路子研究透了,是否预设出能够首先打动自己的出彩亮点,是否能够辅政鼎新。如果都可以了,就能够从容进入文稿起草的下一环节!本文摘自《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