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 | 创新文化发展形态 打造多元旅游产品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河东区这样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文摘   2024-12-03 20:56   天津  

12月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河东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河东区委书记周波、河东区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陈淑杰、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琪莹、河东区体育局局长黄葆红、河东区商务局副局长孙薇出席,介绍“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河东实践”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所关心的问题。












































答记者问



做好传承保护 做足内涵挖掘 做实创新利用 以城市更新推动产业焕新 创新文化发展形态

经济日报:天津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文化发展形态”。河东区拥有老工业基地特有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请问河东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文化发展形态?

周波:河东区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味道的地方。这里涌动着漕运文化、妈祖文化等多元一体的河海文化;产生了第一代产业工人,谱写了天津工运斗争光辉篇章的红色文化;拥有俄欧风情与工业风格相得益彰的建筑文化;绽放着一大批非遗光芒的民俗文化;音乐融入城市肌理与市民生活的演艺文化;以全市第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文化;还有充满“烟火气”和“松弛感”的休闲文化。

作为近代中国北方工业的摇篮,工商文化在河东区有最鲜明的呈现。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东局,为天津近代化开了风气之先,严复于此译著了举世闻名的《天演论》;老龙头火车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商埠城市火车站;宝成、裕大纱厂记录着民族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新中国第一辆自主设计制造的自行车、第一块国产机械手表、第一台国产手风琴等众多“第一”都诞生于河东。这些弥足珍贵的工商文化资源,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传承、利用的宝贵财富。

当前,河东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四个之区”建设中,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直沽文化繁荣区”,并以此为目标,以“三新”“三量”工作为抓手,通过城市更新推动产业焕新,坚持保护、挖掘、利用一体推进,不断创新文化发展形态,赓续工商文化基因,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一是做好传承保护。系统梳理工商业遗存家底,对有保留价值的老工业厂房,科学划定保护等级,以天津第三棉纺织厂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为契机,推动棉3等重点项目改造提升,守护工业遗产、传承工商文化。二是做足内涵挖掘。依托严复研究专业委员会、直沽文化繁荣区建设专家智库等市、区级研究平台,加强对河东工商文化的研究解读,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现代价值,用好《东游绘:河东工业文明漫游写生》,打造河东工业文化IP,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因子。三是做实创新利用。聚焦“文创+科创”产业定位,加快推动中国物流天津材料厂、一冷·天音、大直沽片区等城更项目落地,把更多工业遗存变身为产业园区、创意街区、商业街区和焕新空间,实现工商文化与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提升城市活力和人文魅力。


推出“河东文创宝典”地图 联动打造多元旅游产品 2025年共同开启“寻”之旅

天津日报:今年金阜码头通航、金茂汇丰富的文体活动,为河东文旅带来不小的热度。请问,河东区今年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上有哪些亮点?明年在丰富文旅体验上还有哪些重点推介?

郭琪莹:今年以来,我们依靠“拥站傍河多桥”的特色资源,赓续直沽文化,描绘文旅融合新画卷。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全域全时旅游布局。推出1张“河东文创宝典”地图,串联起19个“魅力直沽打卡点位”和5条河东旅游线路;开通金阜码头和观光巴士河东专线,带游客领略海河东岸日夜风光。二是提升文旅载体承载效能。聚焦棉3创意街区、金茂汇、中海俄欧风情街等沿河载体下功夫,承接承办了跨省文艺汇演、桥边音乐汇、非遗展卖、文创市集、文艺展览、活力骑行等系列文旅活动;围绕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酒博印象博物馆、宣德炉博物馆等特色展馆做文章,展陈不断推陈出新。三是联动打造多元旅游产品。积极对接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探索“旅游+非遗”“旅游+亲子”“旅游+研学”等融合路径,打造更多新的旅游产品,取得了“近悦远来”的良好效果。

明年在丰富文旅体验上,我们致力于提供体验河东的“新打开方式”,策划“到河东寻史、寻韵、寻景、寻味、寻趣”等主题活动。到河东寻史,邀游客触摸直沽文化肌理,回首百年工商辉煌,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阅直沽漕运兴盛,在荐福观音寺600年古树下品一盏香茗,在一机床“津一·PARK”星巴克里捧一杯咖啡,期待一次与工业美学的相逢。到河东寻韵,邀游客体验非遗民俗的古韵新潮,探究老津衛茉莉花茶、大直沽酒、曾氏盘扣、拦手门等149项非遗技艺的魅力。我们还将打造“天津姐姐”“直沽娃娃”品牌IP和数字动漫,让传统文化和当代潮流深度融合。到河东寻景,风光旖旎的海河东岸,11座跨河大桥间,红嘴鸥翩跹迎客;桥园、河东公园、富民体育公园等公园“春夏风景异,秋冬人不同”,邀您一起惊艳时光。到河东寻味,不管是香格里拉餐厅、俄欧风情街上的异域珍馐,还是中山门好吃街、大直沽示范菜市场内的小吃,想必都能唤醒您的味蕾。到河东寻趣,双层巴士快板声起,音乐学院里透出旋律,大麦66剧场里跃动音符,好声音声声悦耳;海河蓝丝带、乐动力体育中心、吉姆都市冒险世界带您感受运动的酣畅。2025,我们邀请大家共同开启“寻”之旅,在海河东岸遇见更多的“诗和远方”。


导入产业资源 激活发展动能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叫响“津韵河东”城市名片

香港商报:刚才发布中提到河东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请问文创办是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


陈淑杰:大家可能关注到最近在棉3创意街区举办的“宇宙蛋——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作品展”,这种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实践探索,也正是我们研究推进的方向。河东区文创办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从四个方面培育文创生态系统,助推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厚植发展“土壤”。紧紧围绕“直沽根、海河脉、工业地、非遗韵”交汇融合的海河东岸文化特质,培育产业发展土壤。制定《关于加快河东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首次规划出以直沽文化为主导、工业文化为特色、非遗品牌为支撑、数字科技为依托的文创产业体系。接下来将推进“文创+科技”“文创+工业遗存”等十类重点产业发展,营造具有河东文化属性的产业生态圈。

二是导入产业资源,引入源头“活水”。着眼产业资源导入,让源头活水不断涌入。我们携手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签署了《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合作计划》。下一步将推动棉3创意街区与朝阳区郎园station、莱锦等文化产业园区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园区间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优势互补。

三是激活发展动能,汇聚成长“阳光”。立足河东文化和产业基底探索文化IP表达,为产业发展积蓄阳光动能。举办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打造出“河小海”“津小沫儿”等有河东辨识度的文创产品,建设“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筑梦空间”,集聚高校人才资源。还将丰富拓展“海河东岸漫游径”河东段,开发“河东礼物”,叫响“津韵河东”城市名片。

四是用好场景载体,涵养清新“空气”。在服务机制、载体资源、政策扶持上护航发展,为企业健康成长提供新鲜空气。聚焦文创园区建设,推动工商文化与创意文化深度融合,优化服务棉3专班机制,研究政策落地、项目孵化、基金导入,推动棉3提质升级。下一步将借鉴棉3服务运行机制,推动一机床“津一·PARK”、飞鸽骑行文创园等重点园区发展,引入头部文化企业,形成“以棉3为龙头、辐射多点、产业聚合”的文创园区发展格局,焕新激活城市空间。


构建“一带三圈多节点”商业格局 从三方面发力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

国际在线:我们注意到,河东区多个商业地标体现了商业与文化交织融合,大家感受到消费活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文化的热气,请介绍一下河东区是如何推动商业和文化“双向奔赴”的?

孙薇:河东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用好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逐步构建“一带三圈多节点”商业格局,全区综合体商业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持续释放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能级,献力城市经济发展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在保留传统城市记忆的基础上,力争打造国际化城市IP。如今,第一热电厂修旧如旧,重生成为天津金茂汇。在红砖背景下的音乐节、街舞大赛、美术展陈不断呈现,煤斗群落下品鉴咖啡,解构烟囱柱体形状定制未来感儿童空间,1万多公里平移而来的亚平宁半岛“雏菊”餐厅,星巴克工业风格甄选店,营造独有工业风沉浸式场景。“津一·PARK”老厂房+公园的更新改造,构建出极具“松弛感”的目的地。中海俄欧风情街毗邻原俄国领事馆旧址,俄罗斯镂空套娃、河流音乐家雕塑、穹顶象棋空间以及俄欧艺术连廊,将浓郁的历史气韵与现代文化进行碰撞组合,是我市首座俄欧风情街区。

下一步,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消费载体,增强消费黏度。持续推动海河东岸“串珠成链”,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亲水消费优势,超前谋划商业延伸、联动发展,加快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动态转化。支持各街道挖掘自身资源禀赋,盘活存量载体,推出各具特色的主题街区。积极推进海河游船、汽车停泊与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休闲娱乐之间借力赋能。二是提升消费能级,挖掘消费潜力。吸引更多的首店首发首秀,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围绕棉3创意街区提质增效、俄欧风情街运营打造、一机床城市更新等项目,创新培育工业研学、文创孵化、剧院演艺、艺术创作、餐饮美食等多元业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三是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整合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核心节点活动资源,发展特色“小”“微”会展,鼓励举办音乐节、体育节、老字号市集等。以“名品消费”“体育竞技”“工业文化体验”等为聚客引擎,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商业亮点,全面塑造有颜值、有品质、有态度的河东消费形象。


大力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完善场地设施 采取三项措施推动足球文化传承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津云:我们知道河东区有着“足球之乡”的美誉,今年以来,这里“街超”超燃、体育特色街区嵌入街头巷里,能否介绍一下河东区是如何提升体育文化感召力的,以及将如何推进足球文化传承。

黄葆红:河东区体育资源丰富,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的社区体育活动经验就在全市、全国推广。2011年拦手门传统武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遗。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体育强区建设,输送的游泳、网球、跆拳道等体育项目的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屡创佳绩。去年石浩屿在世界游泳锦标赛花样游泳混双和集体项目中获得金牌,樊文博在全国青少年网球总决赛中获得男子单双打两项冠军。可以说这里的体育氛围非常浓厚。

特别是我们的足球运动很有特色,本市第一支足球队就诞生在大直沽,1990年被原市体委命名为“足球之乡”,培养输送了于根伟、段举、施连志等知名足球运动员。目前全区有各类业余足球队近50支,足球爱好者近万人。推动足球文化传承,是我们一直做的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完善足球场地设施,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河东体育场,是中心城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标准体育场地,完成数字化、标准化提升改造后吸引很多人前往体验,唤起大家的美好回忆。区内各类足球场达88个,在中心城区位居前列。依托河东体育场,我们打造了乐动力·建中里体育特色街区,初步形成了体育产业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我们积极承办足球赛事,全民健身运动会足球比赛、央企足球赛、社区“街超”足球联赛等多类足球赛事活动接连开展,不断提升体育文化感召力。全面发展校园足球,河东区共有2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我们依托体教融合机制,深入普及校园足球文化,进一步完善足球青训体系。

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措施,让“足球之乡”成色更足,含金量更高。一是办好群众足球赛事。扩容社会足球人口比例,在开展“街超”基础上,举办社区9人制足球争霸赛,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足球赛事中。二是提升校园足球水平。积极推进区级足球青训中心建设,让更多青少年爱上足球这项运动,得到专业指导和训练。三是培育大众足球文化。举办海河东岸杯足球文化节、足球嘉年华等活动;推进足球文化街区建设;邀请体育名人讲足球故事,推出名宿说球等原创作品,培育足球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天津发布



天津发布
渤海明珠,魅力之城,古老而灵秀,现代而优雅,天津,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在这里,您可以及时掌握权威的官方消息,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资讯和便民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