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本身全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唐三藏西天取经过程中,历经千重磨难才取得了拯救世人灵魂真经的艰难历程,全文是他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估计他当时虽然贵为帝王,但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文人大家,于是他发布了悬赏令。大家都来吧,我李世民发布文章了,你们谁来写成书法作品,这样咱们在全国名气更大,作品不就传播的更远更广,也许几千年后也有人知道我们,来吧!其实这是几千年的效果还在发酵。
悬赏令一下,历史上最早相应是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的家褚遂良,他很快用自己的书体写成了太宗李世明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书法作品,世称《雁塔圣教序》,又因慈恩寺与大雁塔同名,也被称为《慈恩寺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虽然笔法灵动飘逸,但基本运用的是楷书的笔意,而且字形扁宽,更像是隶书和楷书的结合体,离王羲之的书体风格相去甚远,引起了有些人的不满,不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明本人还是文艺界,这个历史无从考证,但是后来怀仁和尚在李世民的首肯下决定从王羲之留存的书法作品中集字成《圣教序》,如审核通过,就刻字立碑,传于后世。
《雁塔圣教序》虽然有幸流传于世,但其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我估计是当时的社会风尚不喜欢这种瘦瘦的有骨感的书法体,因为唐代以肥为美的风尚已是历史事实,不然杨玉环的丰腴肥美和颜体的粗壮拙美怎么解释。有幸的是历史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存留给我们,我们书家是不是可以考虑以它为基础,写出不一样的书体。
怀仁和尚接到任务后不遗余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完成了这篇书法巨著,可谓是书法史在东土大唐本土上又一次发起了掘经的运动,不知过了多久,我估计用了好多年吧,他才不辱使命完成了《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后来因为诸多原因有的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还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通称《三藏圣教序碑》。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全文共计2400多字,现藏于西安博物馆。此碑内容包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和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通称为《三藏圣教序碑》。
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皇室所藏王羲之行书真迹成文,后镌刻成碑。此碑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迹中摹出,保留了其书原貌,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