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介绍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节气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拜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饮食适量
一般人到了立冬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我们为了维持体温,往往要进食过多来增加能量。然而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这样不好。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1. 少盐多黑
根据中医养生学观点,在四季五补的关系上,冬要温补,冬季属肾,黑色入肾,所以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有助于调养肾气。
2. 食补需辩证
民间有“冬令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但冬季进补也应因人、因地、因病而异,需要辩证论食。
巧防冬燥
一到初冬季,气候就变得晴朗干燥,因此主张应当润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
起居养生
1. 晒太阳补钙
冬季老年人容易出现腰腿痛和关节痛,减痛法之一就是补钙。冬天补钙最便宜又安全的办法是每天晒15分钟的太阳,能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减少钙的流失。
2. 精神调养要静
冬三月要顺应”避藏“的特点,所以立冬时节要使阳气潜藏于体内,切勿情志失调,以免诱发疾病。
3. 静中有动,疏通经络
虽说冬季需要静养,但过度的安静对健康不利,可以适量进行一些运动锻炼,如站桩、跳绳、保健操等,可以疏通人体经络,增强防病、抗病的人体潜能。
图文 / 来自网络综合(侵删)
冬季温补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