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鸡西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定制农业作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打造出虎林椴树蜜、兴凯湖大米等一批优质定制农产品,全年产值可达到4.5亿元以上,有效加快优质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更好”转变。
一、统筹谋划,靶向定位,因地制宜出思路
结合当前农产品需求品质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有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学谋划推进路径。一是体系化布局。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定制农业发展,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专题安排部署,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定制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了《2024年鸡西市定制农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序。二是差异化发展。针对不同县区、乡镇产业基础,合理确定重点发展方向。例如,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作为水稻优势产区,大力开展“一亩田”定制,充分释放“鸡东大米”“虎林大米”品牌效应;鸡冠区、梨树区依托果蔬产业基础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主体,积极宣传推介“一棵树”“一栋棚”定制,推动梨树大樱桃、滴道草莓等产品实现高产高价。三是全域化推进。坚持“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着力推动定制种类由“点”向“面”拓展,打造定制农业“鸡西矩阵”。2024年,全市落实种植业定制22万亩、畜禽养殖定制3.9万头、水产养殖定制20吨、蜂产品定制1万箱,争取获评省级展示基地2个,建设定制水稻、定制山特、鲜食玉米等示范片区18个,打造“我在宝岛有亩田”等精品品牌3个。
二、创新模式,细分市场,多元需求尽满足
坚持从消费端出发,主动进行定制模式变革升级,努力满足消费者从“吃饱”向“吃精、吃鲜、吃好”转变的要求。一是打造“全程可视”托管定制。通过租赁经营主体的生产资料,委托经营主体按照个性化需求生产农产品。密山荣腾水稻合作社建设鸭稻、蟹稻、绿色小谷稻等标准化稻米基地,通过搭建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全过程的数字化生产、管理和销售,认购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查看“自家”产品生产过程,2024年,合作社定制水稻面积达到3300亩,定制大米销售单价达到22元/公斤。二是推出“沉浸体验”认领定制。通过划分生产单元,让消费者认购,实现农产品的高品质、个性化生产与服务。虎林市庆丰农场通过构建“四维定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认领“一亩田”和“一块地”等定制模式与田间大课堂、农耕体验等相结合,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2024年,共吸引3600人次参与农事体验、观光采摘,认领“一亩田”面积达56亩。三是开辟“按时供给”众筹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产业链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对接。城子河区阿之麦水稻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逐步推出定制生产模式,通过小程序商城结合原产地场景直播的方式,推出不同产品套餐,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城市社员定点供应,每月将大米配送到户,已发展社员近3000人,遍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在收入分配上,合作社每年列支部分利润进行分红,带动农户45户,户均增收3800元,极大调动农民参与定制农业的积极性。四是塑造“高端独享”会员定制。主动提高定制农产品标准化、品质化水平,提升消费者对高档定制产品的粘合度。黑龙江省森之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宣传推介“一盒蜜”“一袋菌”等高端定制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按照消费者需求安排生产,建设森之源博物馆(东北黑蜂文化馆),开展文创包装设计,融入当地人文历史文化,充分释放“虎林椴树蜜”品牌效应,大幅提升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截止目前,企业定制蜂蜜达到500箱、食用菌2.5万袋。
三、广拓渠道,精准营销,获客活客双提升
统筹谋划,广泛动员,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宣传推介,形成全年持续性宣传格局。一是展会推介变“流量”为“留量”。全年市县两级先后赴上海、成都、肇庆、新疆北屯等地举办和参加农产品展会20余次,虎林椴树蜜、密山有机大米、密山鲜食玉米、鸡西黑木耳等主推产品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展会签订购销合同总金额达3.7亿元。二是网络引流变“访客”为“顾客”。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等8家企业首批入驻“龙江农定制”小程序,城子河阿之麦水稻专业合作社、密山市荣腾水稻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发“我在宝岛有亩田”“原谷稻田”等微信小程序5个,择优招募抖音网红、直播大咖等省级推荐官1人、市级推荐官40人、县级推荐官65人,搭建立体化、无死角互联网营销网络。三是线下营销变“认知”为“认购”。协调万达、大商等商业综合体设置优惠柜台8个,帮助定制农业经营主体展销产品,并通过播放产品视频、扫二维码查看介绍等方式,吸引消费者驻足了解,到店消费。在虎头5A级景区、兴凯湖4A级景区等域内游客服务中心建立展销网点14个,开启线下全场景销售新模式。
责编:王艺达
审核:李昕泽
统筹:王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