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基本情况
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多年来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发展,形成规模,特色突出。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学校的引领学科之一,还拥有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机电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机械装备设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发展方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2011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智能感知与控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实验室、机械行业重点实验室等学科科研基地,与北京及国内10余个企业和研究院所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建立了很好的培养环境条件。
学院与国外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长期合作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典、英国、日本、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地区)。
二、一级学科专业及下设方向简介
机械工程学科始建于原机械工业部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学校前身),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专业,后合并更名为机械电子工程),迄今已有43年招收硕士生、20多年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历史,是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和引领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本学科涵盖了机械电子工程(1994授权)、机械设计及理论(199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2)、车辆工程(2006)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电子工程是首批北京市重点学科(2002)。
学科现有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22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75人。机械工程教师团队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拥有“机电装备智能监控与信息化”等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5个,拥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长城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师德榜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人才及荣誉称号教师20余人,师资力量较强。
近五年,本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本学科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及全国行业科技奖励60余项。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科技进步以及国防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和北京市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近三年,学科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考博率平均可达到10%左右,大部分同学就业单位集中在北京地区,如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西门子、北汽福田、北京航天拓扑、SMC等企事业单位。
学科以国家和北京市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
1. 机电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
研究现代工业领域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复杂机电系统和军用装备的在线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性能评估技术;重大装备核心关键系统的动力特性、运动行为与控制策略;机器视觉系统的图像识别、定位及高精度动态测量方法;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环境感知、目标识别、路径规划及自主控制系统开发。
2. 机器人技术
研究机器人设计与开发、智能装备测控技术。主要包括: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伺服系统、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机器人路径规划、轨迹跟踪及控制方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 智能制造
研究先进制造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及产线智能运维技术。主要包括:高端数控装备智能感知控制、智能制造产线智能运维与数字孪生技术;新材料制备与多轴复合精密加工技术;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关键功能部件开发及其检测分析技术;增材制造、跨尺度多场耦合制造等技术。
4. 智能机械装备设计
研究智能机械装备的数字化与信息化设计、机械动力学、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智能机构及机械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智能材料结构动力学与智能控制;航空航天飞行器、医疗机器人系统等智能装备数字化仿真与实验、可靠性分析、优化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与智能化设计。
5.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研究车辆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轻量化技术。主要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系统控制方法与策略;电动车辆系统匹配、能量管理与协同控制研究;智能车辆的感知、规划、决策与控制研究;以汽车轻量化为目标的CAD/CAM/CAE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JOIN US
三、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下设方向简介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2006年开始招生,是我校设立最早的专业硕士学位点之一。2019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名单的通知》(学位[2019]5号文),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将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和车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统筹调整为机械(代码0855)。
本专业学位点注重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培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和北京市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北京机床研究所、北京京仪集团、东方振动研究所等合作单位建立了培养基地,联合进行科研与研究生培养。本学位点师资情况、主要科研成果等其他基本情况同上述机械工程学科基本情况。
机械类专业学位点设有4个专业领域:
1.机械工程
结合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各类高端机械装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与运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有:现代工业领域复杂机电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与信息化测控技术;机电装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技术;装备的精密加工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感知与控制;智能材料结构及机械装备动力学与智能控制技术;航空航天部件和医疗机器人研发等。
2.车辆工程
面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域,研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系统的控制、设计及开发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车辆及新能源汽车安全与节能技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障碍识别、定位导航、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控制系统开发、面向先进制造技术的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轻量化等研究。
3.工业设计工程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工业设计的需求,研究解决工业产品设计开发所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工程技术与设计问题。主要包括将系统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等理论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复杂系统界面设计、智能车辆交互设计、文化数字化设计等领域中的软硬件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工程与开发。
4.机器人工程
研究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能感知、控制与决策技术。主要包括机器视觉、智能传感理论与技术、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运动轨迹规划及控制策略和算法、机器人云服务技术、虚拟机器人仿真技术、机器人机构学等;研发典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应用。
四、招生专业目录
JOIN US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甄老师
电话:80187431
邮箱:jdfs@bistu.edu.cn
JOIN US
与君携手 并肩四年
排版:王辰宇
责任编辑:吴叶 王羽琨
审核:李思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