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颗气球想飞翔
就要吞一肚子的气长大
如果想要征服一座山
就要习惯不习惯的缺氧”
——《勇敢一点》旺福
用一首歌打开一个人的回忆簿,他说“在申博那段日子里,甚至是走去考场的路上我还在听这首歌,感谢这首歌的出现,帮助了我很多。”正如歌名《勇敢一点》,李鹏也在一次次为自己创造勇气的过程中书写了他硕士生涯学术成果的精彩篇章。
本期“宁研之星”人物:李鹏
李鹏,2024年硕士毕业于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在读。
1.《地方媒体民俗报道的轻量化表达——以羊城晚报“UP在湾区·港见粤闻”系列短视频为例》——李鹏;柳卓楠《青年记者》
2.《毗邻而和:媒介传播与乡村社火筹演的再组织化研究——基于晋南X村的田野调查》——李鹏;陈梓鑫《天府新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5月全文转载文章)
3.《农村电商嵌入地方实体空间的进路探究》——陈梓鑫;李鹏《新闻爱好者》
1、2022年11月12日,参加上海市第十六届“都市文化”研究生学术论坛,宣讲作品为《凝视·符号·空间:镇北堡影视城的文化再生产》;
2、2023年6月10日,参加西安交通大学首届“新媒体与乡村振兴”论坛,宣讲作品《毗邻而和:媒介赋权与乡村社火筹演的再组织化研究》,获得二等奖。
回忆起在宁夏大学的两年时光,李鹏说自己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一开始不知道怎样写论文,从写不出到最快的时候两天产出一篇,这都是慢慢摸索的过程。对李鹏来说,读博的理想是很早就确立的,即使研究生日常生活在忙碌中度过,但他在论文写作上为自己定目标、定额度,一学期要产出几篇、发表几篇,培养自己多线程处理事务的能力,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具备足够的内驱力,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要用有限的时间去驱动论文写作直至完成。
谈起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李鹏说“我的论文内容基本上都是我特别好奇的问题”,他提及了董晨宇老师的书籍《拆论文》中的一个观点:撰写一篇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学术,而是完成一场自我解惑。因此在论文的选题上,李鹏建议道,要发现生活中的真问题,把论文的视角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要注意到选题的重要性,它是大于写作本身的。当我们对某一个问题抱有好奇心并打算认真解惑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调查和阐述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论文自然能写好。
在日常习惯的养成上,李鹏从未停止阅读文献的脚步,从学术期刊到中外著作,他一直保持着广泛的阅读,读得多了,愈发能找到和不同作者思想间的共鸣,才更能把论文写作的前期工作做足。作为新闻传播学子,李鹏在研究上也不仅拘泥于新闻这个学科,并且平时大量阅读其他学科领域的书籍,他建议大家多一些发散性的思考,对社会充满想象力,想象力是对这个世界的解读器,而获取想象力的过程则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写出好论文有很多方法,在生活层面,拓展自己的学术圈子,找到自己的学术共同体亦是李鹏燃烧学术热情的途径,这种抱团取暖式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或许更能激发个人论文写作的灵感。其次,对于如何舒缓论文写作压力,李鹏也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即“湖水疗法”,他说写不下去论文的时候,只需要安静地坐在图书馆外的湖边,点一杯咖啡,吹吹风,和朋友聊聊天,便是一件足够治愈的事。
回到主题《勇敢一点》,关于心态,李鹏说面对挫折和打击都是非常正常的,在论文投稿时可能会遇到被拒绝、投不中的情况,一定不要气馁。我们能做的就是掌控论文质量,通过在万维书刊网搜索各类期刊的评价来决定投稿期刊的选择,同时要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怀有热情和信心,勇敢一点,勇敢地面对周遭的一切质疑,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也许有不快乐,但是生活中仍然有值得快乐的时候,如果不开心,就不要把情绪留在心底,只需停止内耗,活在当下。
最后,让我们继续听完这首歌,跟随榜样的步伐书写学术成果的精彩篇章,也祝福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气。
“……
我想要 让自己勇敢一点
就算勇敢只多了一点点
这一点点 总有一天 繁星点点
一点一点 繁星点点 点亮黑夜”
文字 | 郭梦妮 扶孟霓
排版 | 李亚雯
责编 | 石栋 王笑
审核 | 蒋宇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