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经历这件事时,愤怒、委屈、不甘混杂在一起,尤其是米爸伤心落泪的那一幕,深深刺痛了我。那是我们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受到群体排斥的力量,感受到我们和孩子被公开“定义”和“否定”。在那种情绪下,写下这段经历无疑是再次剖开伤口,让自己重新面对那些无法承受的情感。伤口没愈合,情绪没沉淀,写出来,只会是满腔控诉和愤懑,而无法冷静地反思,更无法给这段经历一个理性的总结。
写下这样的事情意味着公开,尤其在当时,家长圈的社交网络非常活跃,万一有认识我们的人看到,可能会引发新的争议或冲突。即使不公开,分享这些经历也可能让我们陷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我们不想让孩子再次被“标签化”,成为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
经过这段经历,我对教育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群体偏见”的危害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更多家长和老师的反思:
★为什么教育体系总想培养“标准化”的孩子?
★为什么大家总是选择“解决人”而不是“解决问题”?
★家长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对班级中的问题?
4,希望给同路家长带去力量。
过去的我们,面对“公开点名”的那一刻,也曾感到孤立无援。现在的我,想通过讲述这段经历告诉大家:
★如果你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不要自卑,也不要退缩;
★如果环境无法接纳你的孩子,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环境的局限;
★勇敢地站出来,保护你的孩子,因为只有你是真心为他着想的人。
老大和米爸开启了枫叶国生活
DK文在加拿大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