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大是A娃,在上小学的时候,不仅注意力涣散,还多动。他能专注听课的前提是:老师有趣,讲课的内容有吸引力;或者老师威严,课堂纪律管理到位。但如果课程内容无聊,老师又管不住人,他会直接离开课桌,跑到教室最后的图书角小沙发上趴着看书。对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只要A娃不捣乱、不影响别人,把他放在角落看书也无妨,反正课堂能正常继续。可碰到没经验的老师,就非要把他拉回座位,场面就容易失控。一顿拉扯,课堂纪律全乱,甚至影响整班的教学进度。我老大三年级时,所在的私立学校因人事动荡,大批有经验的老师离职。我见过这些新老师,面容青涩,性格温柔,对调皮的小学生毫无招架之力。结果,本来就不太安分的班级,一下子解放天性,课堂乱成一锅粥,教学效果直线下滑。期中考试成绩一公布,家长们全坐不住了,一个个去找学校闹,于是,校长紧急召开夜间家长会征求意见。会议开到一半,我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问“米爸回家了没”。家长无奈地告诉我:“发生了点事,米爸提前离开了。”会上,家长们激烈要求换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甚至有人提出劝退班里的“问题学生”。结果,竟然有家长点名道姓,说的是我儿子,理由是他上课不听话,影响课堂纪律。向来性格温和米爸,没掀桌,没爆发,只说了一句:“那我们转走吧。”结果,更荒谬的是,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家长鼓掌。打电话给我的家长担心米爸情绪不稳,特地告知我一声。我已经听说了事情经过,没多问,只安慰他:“没关系。”谁知,他直接哭了,哭得很伤心。他说,他和孩子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和不公,气得一路猛开车,都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的。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现在回头看,我依然觉得那场家长会简直是一个群体荒谬的缩影。一个有注意力问题的三年级孩子,没有打人、骂人、欺负同学,也没有故意要扰乱课堂,就因为不同节奏,就要引起家长们的“集体敌意”,甚至鼓掌为他“退学”而拍手称快,这种情景,细思极恐。一个孩子的特殊,在这些成年人眼里,不是需要“被理解的差异”,而是需要“被驱逐的麻烦”。考试成绩差,课堂纪律不好,班级教学成果不行,问题的核心其实很明显,是学校管理出了问题,新手老师无法驾驭局面。可是,有些家长却不愿意正视这些事实,反而把责任推到一个孩子身上。把孩子赶出去,班级就会立刻清净,成绩就会立刻提升?更讽刺的是,这些家长可能在家里也在教孩子“要懂得包容”、“要尊重差异”。可在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时,他们的选择是:赶尽杀绝,踢出“异类”。那时的米爸是伤心的,被这样直接的恶意伤得措手不及。他心疼孩子,更心疼自己的努力没有换来哪怕一点点的尊重。释然,是因为这些家长的掌声,让我看清了家长的疯狂,环境的病态。一个班级里的孩子都是千人千面,各有特点。我儿子不专注听课,却喜欢阅读;可能坐不住,却对有趣的内容充满热情;可能缺乏一些自控力,但也很有创造力。这些难道不值得被老师和同学们所看见和欣赏?如果一个班级只能容纳“听话”的孩子,那它教会的只是服从,而不是成长。如果一个地方无法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孩子,那我们有权利带他寻找更适合他的地方,而不是苟且凑合。我们不能在对自己孩子说“要包容”时,对别人的孩子满是苛责,这是成年人最基本的教育自觉。那些家长的掌声,带来的并非只是羞辱,更多的是警醒。如果不是那场荒谬的家长会,也许不会有我们后来的各种尝试和探索。如果说教育是一颗种子需要土壤,那环境就是决定这颗种子是否能生根发芽的关键。有些地方,泥土肥沃,但气候不适宜;有些地方,阳光灿烂,但水分不充足。要找到适合的土壤,确实不容易,但需要拿起勇气去试试看。合作微信:lilyma20131022 客服微信:midoma2020、qiongqiongm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