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令人咋舌。实则传达了写作的真谛:关键在于开始动笔,哪怕初稿不尽人意,也无需担忧。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磨的过程,而不写,永远只有一纸空白。
为此,我特地整理了多位名家的写作建议,想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写作的。
如果你和我一样,对文字充满执着,那么这篇分享写作技巧的文章或许能点燃你的灵感火花,愿你愿我都能有所收获,笔下生花!
01
坐下来,不断地写
建议人:余华
“总是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作家,我说首先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友谊来,你要坐下来,能够长时间坐在那里。
写作就是一个水龙头,第一段对了,所有东西就会喷涌而来。摸到那个开关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写,写这一段不对,就再换一段。开关肯定会被你摸到的。”
02
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
建议人:莫言
“一个作家写作的时候,必须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这样才能够塑造出立体化的生活画面,以及立体化的、有血有肉的、有温度有气息的人物形象来。
我跟8岁的儿童讲,比如你早晨上学校看到一朵花,你要看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散发着什么样的气味,有没有蜜蜂来采蜜……
如果人物是在一个兴高采烈的状态下,那么他眼里出现的所有事物都是带着喜感的,带着美好的感受;当一个人物生命状态很差的时候,他看到同样的事物可能感受就不一样。
你要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调动你自己全部的感官和你的联想能力,实际上这也是作家写作的时候,所依据的最基本的一个方式。”
03
热爱生活
建议人:迟子建
“我热爱世俗生活,安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朴素,但不潦草。如果因为写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
写小说是蛮有情调的事,如果一个作家的生活过得无滋无味,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必然是乏味的。”
04
充分利用你的经历
建议人:博尔赫斯
“你一旦把某件事诉诸笔墨之后,就等于把它从你身体中剥离出去了。我是说,对作家来说,把某件事写下来就相当于做了他能做的,因为他充分利用了这段经历。”
05
相信你的痴迷
建议人:尼尔·盖曼
“要相信你的痴迷。比起先有取材还是先有选题这种争论,其实比这两者还要早出现的,是你的痴迷。
比如,某一阵子我就是只想读英国17世纪的诗歌,让我做别的事情都魂不守舍。明明眼下我用不着什么英国17世纪,但它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地方出现——比如我会用其中一位诗人的名字来命名,或是把背景设定在那个时代,或是引用里面的诗。
这些连我自己都无法预料,我唯一知道的是,总有一天,它会和我重逢。”
06
加厚你的冰山
建议人:海明威
“我总是用冰山原则去写作,冰山露在水面之上的是八分之一,水下是八分之七,你删去你所了解的那些东西,这会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如果作家略去什么东西是因为他并不了解那东西,那他的故事里就会有个漏洞。”
07
不做预设
建议人:村上春树
“对于笔下的人物,我并不事先想好此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只是尽量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将何去何从,我从这个人身上收集一些特征,再从那个人身上获得一些特点,我不知道这是“现实主义”还是“不切实际”,不过对我来说,我笔下的角色要比真实生活中的人感觉更加真实。”
08
敢于割爱
建议人:梁实秋
“作文要知道割爱,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删除枝蔓之后,才能显得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09
写活生生的人
建议人:巴金
“即使你记录了一个本子的谈话,你也不见得会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要写人,得接近人,关心人,了解人,而且爱人。这就不是容易的事了。这需要长的时间和多的劳动,但是也会给你带来较大的成功,即使没有大的成功,至少也会使你明白许多事情。”
作者简介:
青栀,一个立志以写作为生的95后职场妈妈,6年新媒体人,业余分享自媒体写作、个人成长、情感育儿干货,探索人生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