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特稿|“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走访“华夏东极”抚远
政务
2024-11-07 19:44
黑龙江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走访“华夏东极”抚远
文/本报记者 陶德言 孙彦德 李建平 孙晓宇
“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每当星星月亮悄悄地隐没,那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太阳把光热洒给万里山河……”——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相比漠河作为中国“北极”形象的广为人知,抚远这座边陲小城,作为中国“东极”所在地,略显低调而内敛。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抚远黑瞎子岛81米高的东极宝塔,意味着中国陆地领土就此迎来了新的一天。广袤的黑土地,丰富的渔业资源,多民族聚居地,长达212公里的边境线,中国最东部县级行政单位……种种元素汇集于一身,让这个中国陆地最东端的极点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坐落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市东极广场(受访者供图)边民生活富起来
金秋十月,5点30分,位于抚远市抚远镇嵩山街中段西侧的东极鱼市,几十家鱼行早已开始热火朝天的交易。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中,隐约可以听到天南地北的口音:专门前来“打卡”的游客,各种网络直播的连线对话,令整个鱼市热闹非凡。“现在我们都在网上销售,销量不错,物流也快,顾客两三天就能收到货,对鱼的品质很满意。”鑫同鱼行负责人张景凤说。在抚远市东极鱼市内,店主向游客展示售卖的鲤鱼。(受访者供图)作为中国淡水鱼品种最多的鱼品交易市场之一,这里平均每天有6万公斤鱼发往全国各地。新潮的贩卖方式,配以完善的物流网络,让东极鱼市火爆出圈,甚至还入选黑龙江“十大网红打卡地”。“卖鱼的成了网红,谁能想到抚远会有今天啊。”一名抚远本地人感慨道。一百年前,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的抚远,就已经有了江鱼交易集市。不过那时的鱼市基本上都是本地人交易。近年来,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就地升级改造建起“东极鱼市”。抚远市“中国淡水鱼都”的名号越叫越响,民间常用“三花五罗十八子”概括这里丰富的鱼类。渔民出身的赫哲族人曹丽伟,现在是一家名为“东极赫哲鱼馆”饭店的老板。谈及这些年生活的变化,她十分感慨。“我17岁便下江打鱼,从春天开江到冬天封江都住在江边,春夏蚊虫叮咬,秋冬江风刺骨,不仅患上了风湿病,而且收入很不稳定。”曹丽伟给孩子起名“嘉兴”,希望家里生活能兴旺起来。曹丽伟当年的窘境,是上世纪80年代抚远大多数渔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抚远虽然渔业资源丰富,但交通不发达,即使渔业丰收了也卖不出去,很多时候都“臭滩”了。自从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曹丽伟和当地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她现在经营的这家鱼馆,游客可以品尝到刹生鱼、塔拉哈等地道的赫哲族特色菜品,感受独特的味蕾盛宴。曹丽伟还在村里承包两栋小楼,开办家庭旅馆,游客慕名而来,品江鲜、住赫哲民宿,感受边疆群众的幸福生活。“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乌苏里船歌》中的场景,如今也是抚远人“户外小宇”(本名卢振宇)的生活写照。他从2016年起发布短视频并在网上直播打鱼、卖鱼,迅速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如今在短视频平台拥有241万粉丝,获赞1244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曹丽伟、“户外小宇”都是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人。漫步在村里,映入眼帘的渔家乐饭店、赫哲手工艺品店、莫日根广场等,无一不展现着浓浓的赫哲风情。抚远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百余年来,从黑龙江畔的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如今的边陲重镇,抚远的发展轨迹和文化根脉都留下太多与鱼相关的印记。在赫哲族民俗展示馆,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赫哲族人生活的巨大变迁。“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让我们赫哲族人备感温暖。”说到动情处,抚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迟影影在记者面前激动地跳起民族舞蹈。据迟影影介绍,中国境内的赫哲族现有5300多人,在生活富起来的同时,近年人口也呈稳定上升趋势。除了发展传统渔业,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以农业合作社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卫星测控地面站项目为支撑的卫星产业,都成为抚远因地制宜的战略选择。抚远市长范继涛告诉记者,他一直想推动四件事:一是黑瞎子岛口岸开工建设,二是发展边境地区职业教育,三是实现江海联运,四是把冷水鱼产业做起来。如今,这些心愿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稳步推进中。“在中国东北部的一条河边,数百名舞者动作统一,扭臀抖肩,这套不同寻常但深受喜爱的健身操已风靡全国。”这是法新社2023年8月一篇报道中的描述。物质富起来的抚远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据说,这套名为“快乐舞步”的健身操,就发源于抚远所在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令中俄民间交流持续升温。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抚远口岸今年出入境已达71956人次,同比增长149%。与此同时,抚远人开始把目光瞄向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推广:让抚远和抚远品牌亮起来。多年来,虽坐拥“日出之城”“华夏东极”“赫哲故里”“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两江汇流之城”等令当地人骄傲的“名片”,但“抚远”两个字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算高。今年1月,随着“尔滨热”的兴起,东北各地纷纷搞起冰雪营销,其中最出圈的一个案例就来自佳木斯抚远。当十万份蔓越莓带着“东北老铁”的深情厚谊发往广西南宁时,几乎全网都在直呼意外:东北居然还能生产蔓越莓?在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看来,“东北老铁”回礼广西砂糖橘,“必须拿出压箱底的东西”。而抚远乃至佳木斯市“压箱底”的礼物之一,就包括曾经由神舟十四号、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行过太空育种后的特色产品蔓越莓。抚远市蔓越莓种植基地喜获丰收,工人正在采摘蔓越莓果。(受访者供图)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蔓越莓似乎都产自国外。但其实早在2014年,这种“超级水果”就被从北美地区引入抚远,今年当地蔓越莓种植面积达4200亩,产量3000吨左右,年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蔓越莓种植基地。“送蔓越莓就是送希望、送祝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丛丽如是回应抚远蔓越莓回礼广西砂糖橘的举动。每年十月是蔓越莓的收获季。在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先将田地灌满水,开着打果机在水中往来穿梭,打落蔓越莓果实。很快,水面上便漂起红宝石般的蔓越莓。抚远蔓越莓在网上爆火后,当地顺势推出蔓越莓啤酒、蔓越莓雪糕等,不断扩大产品线。抚远是中国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中国东北唯一的渔猎民族,赫哲族人特有的“三绝”——鱼皮工艺、鱼骨工艺、桦树皮工艺,现在成了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突出抚远城市特色的“宝贝”。比如,用鱼皮制作的工艺品成为很多外地游客喜欢的伴手礼。擦亮城市名片,不仅是一座边陲小城的自我营销,更是兴边富民政策激发城市新活力的生动体现。边陲距离近起来
升旗仪式后,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很多游客不禁热泪盈眶,纷纷表示“在祖国的东极听到这首歌,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自从2008年黑瞎子岛西侧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后,我就想来。”一位70多岁的外地游客说,“我们就是要唱‘我爱你,中国’。”据统计,仅今年国庆假期,就有4300多辆外地自驾车涌入抚远,当地民宿一床难求。以前在文旅市场存在感不强的抚远,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八方来客。今年1月至10月,仅乌苏镇就接待游客6.8万人次,同比增长23.6%;村民民宿和渔家乐收入实现760万元,同比增长28.8%。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族民众载歌载舞庆祝国庆(受访者供图)抚远印象馆讲解员蔡博祎对这一变化体会很深。“以前游客很少,现在每到夏季,滨江公园停车场都会停满外地来的房车。抚远确实没那么远了。”他笑着对记者说。曾几何时,作为新中国地图雄鸡鸡喙上的一个“小点”,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度是抚远的代名词,不仅游客鲜有到访,就连佳木斯本地人到抚远办事,在路上都要耗费几乎一天时间。记者从佳木斯市区乘车沿哈同高速、建黑高速一路向东,约5个小时就抵达抚远。据介绍,抚远东极机场已经开通了到北京、威海、哈尔滨、佳木斯、漠河等地的航线,抚远火车站早从2012年起就正式开始办理客运业务。“振国卫东疆,神州日月长。乌苏壮甲士,固垒若金汤。”这是抚远乌苏镇“英雄东方第一哨”纪念碑背面的题词。驻守在这里的士兵,伴着“每当星星月亮悄悄地隐没,那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歌声,在寒冷与艰辛中坚守着戍边卫国的重任。黑瞎子岛上的中国界碑和“中国陆地最东点”标志(受访者供图)在黑瞎子岛,记者看到一块灰底红字的界碑上刻着庄严的国徽和“中国”字样,下面是鲜红的数字“259”。这样的界碑,中方在岛上共立了9块。而在整个抚远212公里的边境线上,共设有29块界碑。秋风吹过,界碑无言。在黑瞎子岛上的东极广场,巨大的“东”字雕塑背靠祖国,面向东方。江风猎猎,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边疆生态美起来
“黑瞎子岛重在生态保护”,抚远人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上。深秋的黑瞎子岛,植被依然茂密。夕阳西下,两江交汇处,颇有一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之感。黑瞎子岛上拥有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的原始沼泽湿地,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为保护好黑瞎子岛生态环境,以及在这片湿地中生活的各种鸟类、鱼类,抚远市在岛上实行最严格的禁渔禁猎管理。2015年,黑瞎子岛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据抚远市黑瞎子岛镇镇长汤敏婧介绍,当地正在结合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现在黑瞎子岛水域的鱼老‘厚’了,自开展常态化增殖放流以来,累计放流鱼类超千万尾,只放不捞。随着鱼不断增多,鸟的数量也在剧增。”亲历过黑瞎子岛发展变化的黑瞎子岛管委会旅游局负责人宋立坤表示,自从开展重点候鸟保护行动以来,黑瞎子岛上的鸟类由173种增加到225种。一名抚远当地人和记者开玩笑说,“黑瞎子岛上有些鸟儿过着‘双国生活’,白天在中国玩耍,晚上在俄罗斯那边过夜”。
抚远市辖区内的三江湿地生态环境良好,吸引成群的候鸟在此逗留、嬉戏。(受访者供图)
在黑瞎子岛探秘野熊园,管护员通过视频监控直观感受着生态变迁。这几年岛上的生物物种更加丰富,他们看到过国家级保护动物,视频中还记录下狍子、野猪的身影。记者在现场看到,黑熊三三两两趴在树杈上或灌木丛中,野鸭在水里悠闲游荡,鸟儿不时腾空飞翔。
抚远市积极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在好生态中谋求大发展。2016年,抚远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7年入选“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授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国一岛”的特殊地理位置,越来越美的生态环境,正让抚远声名鹊起、游人如织。如今,抚远正在准备迎接一大喜事:2025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由佳木斯市承办,主会场设在抚远。“古老的时光在等你,悠长的伊玛堪在等你,飞舞的雪花在等你。”五年前在第二届黑龙江省旅发大会上首次唱响的这支歌,或许此刻更令抚远人感同身受。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何大海表示,抚远将主攻现代化农业、文旅经济、对外开放,以“特色兴农、开放兴边、彰文兴旅、聚人兴城”的产业方向,走出具有边境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来源:参考消息
编审:丁兆勇
编辑:李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