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承家学,早诵诗书,志道游艺。
以道法自然、返本开新、转识成智、经世致用为初心研习国学,旨在昌明国粹、融会新知,助力民族复兴、文明互鉴。
运用系统思维、跨学科方法,研究学术史、三教关系、易学、道学、美学等领域。
1992年考入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受教于徐经泽、刘大钧、林忠军、周立升、傅有德、邹广文、孙熙国、颜炳罡、吴忠民、马广海诸教授。毕业后,经教育家李燕杰教授力荐,被张岱年教授任院长的羲黄文化研究院(新中国首家国学院)特聘为副研究员。
1996年9月—1998年7月,应邀至北京大学哲学系作访问学者,研究课题“道家与中国文化”,导师为汤一介教授。
1996年起,侍学汤一介先生18载,并任助手;入驻北大治贝子园,协理《汤用彤全集》《汤一介集》《儒藏》等工程;协同汤先生整理家传古书,校阅三教经典万余卷;协助整理校订7卷本《汤用彤全集》,2001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增订11卷本《汤用彤全集新编》,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出版项目。
在贝子园向汤先生汇报工作
在此期间,又受业于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乐黛云、余敦康、楼宇烈、陈鼓应、赵敦华诸师。
2001年9月—2004年6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李中华教授。
此间,获骆汶淇道家道教奖学金、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青年科学奖、第12届挑战杯特别贡献奖、学习优秀奖等(《北京大学校报》第1007期、北大网主页报道)。
左起:杨立华、张学智(班主任)、陈来、李中华、王守常、王博教授
2006年9月—2009年7月,在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读博,获博士学位,导师乔清举教授。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由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评审、颁布。
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北京大学从汤一介先生作哲学博士后,工作于燕南园中的儒学院院长办公室。
2005年起,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2016年晋升研究员;2018年至今,任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国学智慧生活化、外来文化中国化。详见链接:
连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委宣传部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天津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高等级科研成果奖、科学发展奖、业绩突出奖……入选“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2009年原天津市委宣传部长、天津社科院长李锦坤颁发科学发展奖
兼任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届代表、《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中国社会科学报》特约记者、中国实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及实学网栏目主编、汤一介研究会常务理事、京剧昆曲社骨干……
入选《国际易学名人录(周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谱系)》、中国首部大型易学工具书《中国当代易学文化大词典(人物卷)》(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8年获聘:华夏文化促进会首席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授课专家。
2019年获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世界易学中心名誉主任(汤阴)、安阳周易研究会顾问、天津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道教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经统战部审核,列入“无党派人士”。
2021年获聘:山东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荣誉博士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老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弘道积德老子文化奖组委会学术顾问(灵宝)、老子学院研究员(鹿邑)、老子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2022年获聘:中国未来研究会国学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第五届世界易经高峰论坛副主席、南开大学哲学院校友导师、《中国实学》辑刊编委、善品堂外审专家……
文化活动
主办、协办、主讲、主持国内外学术论坛、专场讲座等文化活动百余场,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多有报道。
2008年参与“奥运在北大,静园观太极”活动,汤一介先生时任该活动文化顾问、奥运会顾问
2015年“纪念冯契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瞻仰家父恩师陈旭麓、冯契故居。参会合影,收入《冯契文集》第11卷卷首
2017年新年晚会清唱京剧(央视导演制作)
2017年在“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作主持。中国实学会原会长葛荣晋教授(左一)现场提出:“实学就是求真务实之学。”央视、央广、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百余家媒体报道。
2018年主持“华夏文明探源国际论坛”并发言后,与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座谈时,他讲述其本体诠释学与汤先生创建中国解释学之间的深厚渊源。
2018年在青城山“生命道教文化论坛”作主旨发言
2020年在“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上发言
在函谷关《道德经》论坛作主题发言
2021年在滨海新区文化中心作了凡文化讲座
作为答辩委员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会
著 述
治学以家学、汤学传承入手,梳理中国文化发展脉络。专著、编撰十部,常被海内外学术论著、博士论文、科研项目等引用述评、专题研究。
1.汤一介、赵建永主编《汤用彤学记》(22.4万字),三联书店2011年初版。现正增订再版。
详见链接:
2.汤一介、赵建永主编《会通中印西》(37万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版,收入“学贯中西大师丛书”。汤先生作序,笔者作后记。
3.专著《汤用彤与现代中国学术》(26万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详见链接:
4.雷原、赵建永主编《汤一介学记》(51.3万字),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光明日报》5月26日列入头版“今日导读”。
5.汤一介、赵建永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汤用彤卷》(54.9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入选《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日“光明书榜”。
6.导读审订《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50万余字),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版,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出版项目“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6辑。
商务印书馆建馆120周年之际,《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2017年12月再出纪念典藏版。
7.导读审订《魏晋玄学论稿》(30万余字),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出版项目“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8.主编《中华传统文化·高二年级下册(《周易》分册)》(18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担任此系列中小学国家纲要课程教材《中华传统文化》(24册)编委;参与审定国内首个传统文化教育行业标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配套)。
9.专著《汤用彤评传》(24.6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初版,列入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湖北国学大师丛书”,丛书主编郭齐勇教授撰写总序。2022年增订再版,收入“荆楚文库”。
《汤用彤与现代中国学术》是汤学研究总纲,探究他与我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关系。《汤用彤评传》《汤用彤先生编年事辑》,则重点述评汤老生平活动和思想。
10.撰著《汤用彤先生编年事辑》(35万字),中华书局2019年版。本书经汤一介先生诸师倾心指导并作序,历时20年著成。
主要文章
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学报》《光明日报》诸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200万字),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广泛转载、评论。
以上文章,拟辑成“自选集”等文集出版。
承担项目
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正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各级项目多项。
主持完成的项目
“汤用彤对玄学‘反本’问题的研究”,经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初评,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终审,获“北京大学韩静远先生哲学教育奖助金”,2003年。
天津社科院青年课题2项,2005—2008年完成。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8批项目、第4批特别资助项目,2010—2012年。
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津派文化的内涵及其学科化发展之途”,2010—2019年。(首倡“津派文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汤用彤与20世纪宗教学研究新证”,2011—2017年。
详见链接:
天津社科院后期资助出版项目“汤用彤与现代中国学术”,2013—2014年。
天津社科院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哲学新领域的开辟——从文化研究到生活哲学”,2014—2019年。
主持完成1项天津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天津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皆评为A级结项。
众行智慧人生学校、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签署的委托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开发研究”,2020—2022年。
详见链接:
参与完成的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原创思维的方法论研究”。
教育部规划项目“美国道教学研究”。
天津社科院重点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哲学问题研究”,2006—2008年。
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翱翔计划”,承担编写《道德经导读》教材,2014年。
天津社科院重大应急课题“天津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
主持在研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运用系统思维构建社会心理疏导与疫情防控机制研究”。
正参与的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中医哲学思想通史”,作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
上述内容,详见本号:
文章千古事 不写一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