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光在身边·平凡中的不平凡
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沧桑巨变,75年风雨兼程。这漫长的岁月中,无数军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挥洒青春、汗水甚至生命,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是民族的英雄。他们身上不仅仅有自己的故事,更有应该铭记的历史。“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开设“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宣传系列,为您讲述老兵的故事,致敬老兵。
王新义
王新义,1928年12月生,1941年入伍,泗水县人,曾服役于22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7年负伤,1949年因伤复员回乡投入家乡建设。
为了家乡安宁,参军艰苦抗战。王新义老人幼年失去父母,十四岁参加革命。那个年代,日本鬼子经常在家乡扫荡,百姓民不聊生,为了抗日他毅然穿上军装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日军侵占泗水,战斗在卞桥打响,我军取得胜利,日军在这场战斗中吃亏,调动大部队支援,千余名日伪军攻破戈山,屠杀群众死伤近200人。戈山人民奋起反击,利用土枪,大刀、长矛和石块,同敌人对抗,用身体和生命回击侵略者。说到这里老人眼角流下泪水,片刻沉默不语。王新义在部队担任话务员,架电线保障通讯畅通,战争打到哪里,电线架到哪里,全靠两条腿,有时一天行军150里。很多时候就地休息,老百姓心疼部队战士,腾出房子给他们住,把好的粮食支援部队,自己吃点粗粮野菜,但是部队纪律严明,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英勇杀敌,不幸负伤。1947年,王新义老人在河南洛阳解放战争中执行任务时从战马上摔了下来,头部中弹和身上几处受伤,他请求战友不要管他继续战斗。任务结束后,王新义老人被送进“国际和平医院”治疗,之后又转到“济南省医院”做手术,他说一颗子弹栽进他的头部,这是战争留给他的礼物。王新义老人在兖州军分区待了六个月,作为伤残军人他不愿意拖累组织,结束了八年的军旅生涯。
复员回家参加国家建设。复员后,王新义在村里当了书记,默默无闻支援国家建设,后经组织安排到车站工作,工作中他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不改军人本色。他感恩这个和平的时代,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直到退休。
这位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雨的老人眼睛里闪着光,他喜欢别人听他讲故事,他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写在脸上,老人的军装就像一座钢铁长城,捍卫了新中国,胸前的奖章就像历史的丰碑,在红色记忆里闪闪发光。
杨兆忠
杨兆忠,1930年出生在郓城县,八岁就加入儿童团,1947年加入了八路军,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现定居嘉祥县。
少年参军保家卫国。杨兆忠跟随刘伯承的部队南下经历了“开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在上海一年后,抗美援朝的战争已经打响,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中杨兆忠英勇无畏多次负伤,后在卫校学习一年后毕业分到第26军卫生队。1950年从卫生队调出,跟随第26军233团2营6连开拨到朝鲜,过鸭绿江时卫生员牺牲,他听从命令,被补充为卫生员,开始了在战地救死扶伤的工作。
阵地巡回救伤员。战场上炮火纷飞,场面残忍,每走一步都是尸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杨兆忠负责在阵地巡回找被炸伤的伤员,找还能救活的伤员。他用手抚摸着一个个受伤的战士,用声音呼喊着:“同志快醒醒,等胜利了我们好回家”,当再也叫不醒自己的战友的时候,总是揪心的疼。当给伤员包扎伤口时,有被炸断胳膊的,有被炸断腿的,血肉模糊,一幕幕让人不忍直视。“战士们都是硬汉子,非常得勇敢坚强,咬牙忍受着疼痛,只要生命还在,都不愿下战场,为守卫每寸土地,守卫世界和平,我们的战士牺牲了多少啊”,杨老英雄说道这时已是两眼泛泪。
西方山战役多惊险。朝鲜西方山防御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阵地防御战。西方山战斗持续打了一年多,大大小小的战斗不计其数,最后杨兆忠所在连队就剩十多人,这十多人中有炊事员、卫生员、秘书,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接到转移阵地的命令不准撤退,即便是只有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军令如山”他们死守着阵地与美军周旋,直到接到转移命令才撤离阵地。战场上的生命只在刹那间,每一步都是惊险,那段时间都是拿命在刀尖上战斗。杨兆忠在朝鲜战场经历的这样的战斗不计其数,为了完成使命任务,他置生死度外的勇敢坚强的英雄主义精神,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情。杨兆忠无论在行军中,还是在战场上,都侠肝义胆,义薄云天,曾多次荣获三等功。
问起老人从当时的战争到现在的富裕生活有什么想法时,杨老英雄说: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很不容易啊,是牺牲了无数革命同志换来的。现在国家富强,各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民生活上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祝福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靳德余
靳德余,中共党员,1951年8月1日于嘉祥县参军入伍,服役于4517部队512团1营3连,1951年至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7年6月10日复员,受营连嘉奖各一次。
出身苦难为保卫新中国毅然参军。靳德余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3人,年少时父亲被日军杀害,母亲当雇工含辛茹苦勉强养活了一家人。靳德余幼年时就立下了长大后参军报国的宏伟志向,恰逢国家大力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踌躇满志,决定投笔从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参军。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刚入伍,靳德余在北京防空部队服役(直属首都保卫部队,中国第一批防空部队),1953年1月随部队入朝作战,主要负责鸭绿江大桥、铁路运输线、军事基地的保护任务。在防空部队赴朝鲜之前,敌人的飞机肆无忌惮很是猖狂,在500米以下低飞,经常对鸭绿江大桥、铁路运输沿线及我们的军事基地进行侦察与狂轰滥炸,给我军造成了较大损失。志愿军防空部队入朝后,架起了高射炮,只要敌机在我们的射程之内,防空部队就能将其击落,吓的美军飞机不敢低飞,不敢轻易妄动,不再那么狂妄。1953年3月20日一天击落美军飞机两架,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在朝鲜作战7个多月的时间,防空部队共参加歼机战斗20余次,击落敌机10架次,为抗美援朝的全面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1953年7月底,朝鲜战争取得伟大胜利,靳德余奉命回到祖国在北京驻防,担当守卫首都的光荣任务。1953和1954年10月1日,他连续两次荣幸地参加了国庆阅兵式,这成为他一生中极大的骄傲和自豪的记忆。
复员回家参加国家建设。1957年8月,靳德余响应党中央号召复员回家,他继续发扬军人的坚强性格与优良传统,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农村劳动,吃苦在前,乐于奉献,受到了当地政府与群众的高度认可与好评。靳德余被村民选为大队长、村支书后更是带领群众挖排水灌溉沟渠、修河道、搞生产、盖学校为百姓谋幸福。1983年12月靳德余从前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光荣退休。
靳德余现在已达91岁高龄,身体硬朗,能读书看报,与村民和睦相处,生活中他乐于帮助别人,始终保持军人的高风亮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为国为民的情怀与执着。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