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区Top期刊(IF5y=13)上发表研究成果

学术   2024-12-28 23:08   广东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博士生范顺祥在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Top期刊《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发表题为《作物类型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Impact of crop type on biodiversity globally)的研究论文,揭示全球不同类型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云慧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包括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Tim Newbold教授, 德国哥廷根大学Teja Tscharntke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宇振荣教授和硕士生唐文惠。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902700)的资助。
农业用地的持续扩张和集约化加速了栖息地的丧失和简化,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减少。以往的研究通常将农业用地视为一个单一的景观类别,或关注单个作物类型和有限的地理区域。这往往会忽视作物特性、多样性及其区域组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了解农业系统中不同类型作物的影响,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系统的转型,并改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提供帮助。因此,研究利用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系统评估全球范围内不同作物系统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一年生作物系统与多年生作物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差异、热带和非热带地区作物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差异。 
研究表明,与自然用地相比,全球农业用地中大多数作物类型的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其中根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谷物作物和水果作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农用地生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其他作物和混合作物的显著高于农用地生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图2a)。对物种多度而言,纤维作物,豆类作物,谷物作物和油料作物低于农用地的平均水平,其他作物,水果作物和混合作物高于平均水平(图2b)。多年生比一年生保有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而混合作物则更优于单一的一年生或多年生作物(图4)。

文章中图2. 不同作物类型下的物种丰富度(a)和总丰度(b)。0刻度实线表示自然用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从上到下的三条虚线分别代表了当所有作物都归入“农业”类别时,物种多样性相对于自然用地百分比差异的第2.5位、中位数和97.5位分位数。

文章中图4. 不同生命周期作物的物种丰富度(a)和总丰度(b)。0刻度实线表示自然用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从上到下的三条虚线分别代表了当所有作物都归入“农业”类别时,物种多样性相对于自然用地百分比差异的第2.5位、中位数和97.5位分位数。

热带和非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不同作物类型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图3,图5)。热带地区所有作物系统生物多样性相对自然系统下降更为显著,而非温带地区不同作物系统生物多样性下相对自然植被下降不显著。相对于自然植被,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类型中生物多样性在热带和非热带地区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

文章中图3. 热带(a,c)和非热带(b,d)地点与不同作物类型相关的物种丰富度(a,b)和总丰度(c,d)。

文章中图5. 热带(a,c)和非热带(b,d)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作物或混合作物的地区的物种丰富度(a,b)和总丰度(c,d)。

论文最后指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应当考虑不同作物类型的影响,作物多样化及发展维持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物系统应当被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由于农业开垦和作物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负效应在热带地区尤为显著,鼓励作物多样化种植、饮食变化、开发替代作物将对减少农业生产对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威胁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

植物研究进展
关注植物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