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富阳老城区的花坞南路,建于1980年。这段200多米长的道路上,密集分布了七八家生鲜店,还有一家菜场。
早晨,这里人来人往,菜场及沿街商铺开门迎客,暖阳下,整条道路被方言叫卖声淹没,散发出浓浓烟火气。
“老王,称一下豆腐干”“老王,茭白多少钱一斤”“老王,牛肉还有吗”……大家口中的老王,名叫王忠君,是花坞南路一家生鲜超市的老板,正热情地招呼着顾客:“看看要点什么,都是早上进的,新鲜着呢!”
今年56岁的王忠君,和蔬菜、水果打了近30年交道,在一方小小的店铺里,凭借诚信经营,撑起了自己的小家,也赢得了无数“回头客”。他的经历映射出富阳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也是“最具幸福感城区”的真实写照。
△王忠君(左一)
从摆地摊到个体户,积累多年经验
老王待人和善,总是一脸笑容。谈起步入这行的缘由,他笑着说:“我当年30岁出头,觉得自己还年轻,想出来闯闯,做点生意,就选择了卖菜,没想到一干就干到了现在。”
刚开始做生意,他满怀抱负,没有固定的经营门面,就凭一辆小三轮车闯荡富阳街。一辆三轮车、两个箩筐、一杆秤,就是他的全部家当。骑到一个点卖一些,没生意了,就换到下一个点叫卖。这样走街串巷的移动“店面”,不仅考验体力、耐力,还要经历风吹、日晒和雨打。生意虽然艰辛,却收获了不少经验。
后来,结束了摆地摊风餐露宿的生活,他有了固定的门店。2017年,因秦望区块整体搬迁,他把店铺安在了花坞南路,成了这条街上最早开设的生鲜店。
从起初的30多平方米到如今的80多平方米,他的店越做越大,店名也从“跳跳鱼”改成了“精品生鲜超市”。如今,店年销售额达400万元左右,拿老王自己的话说就是“升级换代”了。
老王坦言,卖菜是份苦差事,必须起早贪黑。每天凌晨一点,他就要动身去大自然农批市场、城东市场进货,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回店里,整理、分装。
△王忠君在进货
凌晨四五点,早市还没开始,花坞南路上各家生鲜店的灯就已亮了,店主们有的从小面包车上一筐筐往店里搬蔬菜,有的整理菜品准备开市。
“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多,大爷大妈们都会早起买菜。”王忠君说,他总比闹钟提前醒来,几十年如一日已养成了习惯。“我一直在心里提醒自己别误了时间,因为早点去市场,菜品种类多,而且新鲜。”
这些年下来,他在生鲜采购、运输、经营等方面,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经验。
以高品质优服务,真心对待顾客
“以前卖菜很简单,一天就卖五六种菜,比如茭白、青椒、黄瓜等。”老王说,现在店里每天要备足三四十种蔬菜、配料,还得保证品相。“进货的时候都一样样挑过,宁可进价贵一点,东西一定得好。”
含蔬菜在内,老王店里现有上百种商品,每一种都放置得整齐有序。“菜、水果分门别类放着,看上去一目了然,很清爽。”
说话间,老顾客叶阿姨凑上前来,忍不住为老王点赞。“我一直在这里买菜,不仅种类多、新鲜,老王服务态度也很好。”
得人气者得财气。从流动经营到固定店铺,从小生意到大生意,从小打小闹到风生水起,与老王的经商之道密不可分。“做生意要交朋友,与顾客、生意伙伴的交情,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没有捷径可走。”他说,很多老顾客都跟他成了朋友。
经营了这么多年菜摊,像叶阿姨这样的回头客不胜枚举。花坞南路上有七八家生鲜店,大家之所以对老王的生鲜店“情有独钟”,除了菜品多、品质优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以来坚持诚信经营、按质论价,从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平常顾客来买菜,二角、三角都会给他们抹掉,或者送点小葱。”老王说,每天清仓的菜,差不多半卖半送了。薄利多销也是他的售卖准则。
△店内生意火爆
正是凭借这点,老王收获了不少“大客户”。“许多单位、饭店都找我订菜,大家都比较信任我。”碰上临时增购的,他也总是不厌其烦,为客户送货上门。
老王坚信,只要小店一直坚持货真价实,始终将顾客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就永远不会缺少顾客。
系列报道回顾:
◎从亏几十万元到年销售额400万元!富阳“80后”新农人逆风翻盘!
往期回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