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0月19日
地点:上海·衡山北郊宾馆
一、开幕式
(9:00—9:30 上海厅)
主持人:刘旭光
1、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致欢迎辞(5分钟)
2、高建平教授致辞兼主旨发言(15分钟)
3、会议合影(10分钟)
二、主旨发言
(9:30—11:55 上海厅)
第一场
主持人:王琦
时间:9:30—10:00(每人10分钟)
1、代迅(厦门大学):《康德黑格尔:现代西方美学的开端》
2、尹德辉(山东大学):《康德的鉴赏判断是“感性的”还是“审美的”》
3、卢春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崇高与雄浑:思想互鉴中的融通与分叉》
第二场
主持人:代迅
时间:10:00—10:30(每人10分钟)
1、李新(山东大学):《走向实践的艺术经验论——“经验论”在中国西方哲学史中的话语体系建构》
2、江飞(安庆师范大学):《西方存在主义美学在中国:以萨特、海德格尔为中心》
3、李弢(同济大学):《“自然”审美的历史哲学问题一一从波德莱尔到本雅明、阿多诺》
第三场
主持人:卢春红
10:45—11:15(每人10分钟)
1、陶永生(淮阴师范学院):《气氛美学视域下中国“艺术心象”本体论的多重诗学阐释》
2、聂成军(兰州大学):《“伟大怪恶的艺术”:论张竞生对雨果Grotesque的汉语改造及中国现代怪诞审美理论话语的发生》
3、陈昊(深圳大学):《“幽默”的名与实——林语堂和钱钟书的对照》
第四场
主持人:李弢
11:15—11:55(每人10分钟)
1、郝二涛(湘潭大学):《论罗蒂的教化哲学思想对中国式美育学建设的启示》
2、赵彦芳(扬州大学):《“静穆”与“平淡”:中西两种审美理想的交集与迁转——以西方为方法与以中国为方法》
3、赵靓(扬州大学):《笛卡尔与17世纪的自然表征》
4、刘旭光(上海大学):《真美:“澄明之境”的审美化及其意义》
三、分论坛
(13:30—17:00)
A、上海厅
分论坛一:文明互鉴中的中国美学(上)
13:30—14:20(发言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吴文昊 点评人:李永胜
1、仲霞(厦门大学):《意象研究的多元理路》
2、尹一帆(上海外国语大学):《留日学生与现代中国美育观念的早期建构》
3、刘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德国古典美学的中国传播、借鉴与影响——以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研究为中心》
4、张宗帅(山东师范大学):《张力与错位:“文学场”的中国接受》
5、陈静(上海大学):《从“虚”到“超越感通性”——亨利·马尔蒂奈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阐释与发展》
分论坛二:文明互鉴中的中国美学(下)
14:20—15:10(发言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章俊弟 点评人:仲霞
1、陈能泳(东南大学):《英雄崇拜、生物进化论以及国民性批判——尼采超人学说在民国的三重误读》
2、扎堆(西藏大学):《<米拉日巴传>的生态美学思想》
3、戴兴达(深圳大学):《西方新类型公共艺术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更新》
4、范晓雪、李进(齐鲁工业大学):《中西方财神形象的美学呈现与跨文化互鉴》
5、来庆婕(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象征”概念的引入及意义探析》
分论坛三:当代左翼美学前沿问题
15:25 —16:15(发言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陈建宁 点评人:赵彦芳
1、丁栩(北京外国语大学):《工具·意义·行动——萨特美学思想中语言的三重维度》
2、郭思成(复旦大学):《出离与回返:肖像画的目光之触与主体生成——论让-吕克·南希<肖像画的凝视>中的主体问题》
3、廉晓晨(扬州大学):《当代审美共同体问题的现象学思路——以阿诺德·柏林特为例》
4、王会子(吉林大学):《文化唯物主义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比较研究——以威廉斯和阿多诺为例》
5、于清淼(黑龙江大学):《赛博空间与欲望生产——齐泽克理论的审美之维》
分论坛四:重要美学问题的当代阐释
16:15—17:05(发言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刘涛 点评人:郝二涛
1、李永胜(深圳大学):《论“表现论”美学建构“艺术自律论”的四种模式——兼论其对“美的艺术”观念的超越》
2、周逸群(山东大学):《艺术自主性何以可能?:卢曼的社会系统论视角》
3、冯倩雯(山西大学):《审美自律问题在内爆语境中的再审视》
4、袁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论从康德到谢林哲学中的“天才”概念》
5、韩知霖(北京师范大学):《“唯美”何以“现代”?——王尔德美学思想新诠论》
重返主会场(上海厅) 17:05—17:10
B、宝山厅
分论坛一:当代美学前沿问题
13:30—14:20(发言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苏岩 点评人:周逸群
1、戴思羽(东南大学):《气氛美学与当代艺术阐释》
2、吴甜(西北师范大学):《“表象”到“显现”:当下西方美学的审美倾向——以马丁·泽尔“显现美学”为例》
3、孙月(上海音乐学院):《当代歌剧中的后人类美学问题》
4、郭敏(南昌大学):《话语生产与反抗行动:数字美学的理论旅行选择》
5、杜立(辽宁师范大学):《“为敞开的纷争作证”:利奥塔的欲望哲学思想论析》
分论坛二:美学史重要问题的当代阐释
14:20—15:10(发言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熊海洋 点评人:江飞
1、苏岩(海南大学):《有机体与主权:施米特文学批评中的浪漫派难题》
2、杜超(山西大学):《从诗学到肉身:论“元素”在巴什拉和梅洛—庞蒂美学思想中的显现》
3、杨德琛(青岛工学院):《托马斯·阿奎那“明晰”美学范畴》
4、姜文(南京大学):《温克尔曼与古典主义的情感观》
5、王鑫羽(南京大学):《“想象”的概念史析论》
分论坛三:文艺美学前沿问题
15:25 —16:15(发言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毕聪正 点评人:聂成军
1、彭依伊(北京大学):《作家形象接受与重构文学史的维度》
2、张珊(上海大学):《论巴赫金对德意志早期浪漫派文论的继承与发展》
3、黄腾达(首都师范大学):《语言能言说实在吗?》
4、黎海斌(中山大学):《艺术“起源”的界限:<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与克罗齐美学观的对话》
5、杜宁馨(华东师范大学):《何为呈现“秘密”的文学:论德里达对克尔凯郭尔<畏惧与战栗>中亚伯拉罕献祭故事的解构》
分论坛四:艺术美学前沿问题
16:15—17:05(每人8分钟,点评10分钟)
主持人:张珊 点评人:陈昊
1、熊海洋(东南大学):《图像作品作为“质的构造”:英伽登绘画美学思想的一个主题》
2、毕聪正(大连海事大学):《图像、伦理与现代世界:马克斯·德沃夏克艺术史解读的黑格尔时刻》
3、王雅慧(青岛农业大学):《游牧主义视野下米格尔·巴塞罗的艺术》
4、许明(云南艺术学院):《安迪沃霍尔<影子>中的复像浅读》
5、李鹿鸣(南京大学):《艺术本体论“类型-殊例”理论的符号学基础及其反思》
重返主会场(上海厅) 17:05—17:10
四、闭幕式
(17:10—17:35 上海厅)
主持人:赵彦芳
1、高建平教授总结发言(15分钟)
2、刘旭光教授致感谢辞(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