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职鉴指导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技术点评 | 2024年(第六届)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文摘   2024-11-09 19:04   湖北  
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共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复赛竞赛项目包括岗位知识竞答和体能竞赛,总决赛竞赛项目包括动作教学和运动计划设计。团体赛竞赛项目包括岗位知识竞答、团体体能竞赛和团体动作课程设计与展示。下面分模块进行技术点评。



个人复赛及团体赛岗位知识竞答


岗位知识竞答赛项考察的是健身教练的知识储备情况,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保障训练课安全有效性的基础。本届大赛在命题方面,延续了健身教练技能竞赛以实践为导向的命题原则,重点考察选手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命题形式上,本届大赛加入了一定数量的案例题,选手需要根据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完成针对该案例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关联性,要求选手不仅要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具有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赛后成绩的分析,我们发现确实有一批理论过硬,实践技能扎实的选手和团队在本项比赛中脱颖而出,但还有部分选手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能竞赛(个人复赛)


个人体能竞赛考察教练的体能储备情况,督促教练规律训练,在客户做较大重量训练时,具备为客户随时提供保护的能力。本届大赛在竞赛项目上与往届设置基本相同,较大的改变在于对女选手的竞赛项目参数做了一定调整和优化,以此进一步提升竞赛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从整体来看,本届竞赛选手的水平较往届提升较大,在两分钟内完赛的选手占到31%,进入一分五十秒的选手占到11%。随着竞赛项目的逐步固定,以及参赛选手备赛水平的不断提升,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异成绩出现在个人体能竞赛的赛场上。



体能竞赛(团体赛)


团体体能在考察教练体能储备的基础上,还考察各代表队团队协作的能力。本届参赛队伍的竞赛成绩整体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这和参赛队的充分备赛密不可分。今年团体体能竞赛的亮点是北京代表队,参赛选手不仅个人体能水平优异,同时还通过精妙的人员安排策略使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最终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取得了团体体能第一的优异成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竞赛项目设置逐步稳定,未来各参赛队的备赛工作将做得更加细致与充分,由此竞赛的激烈程度与观赏性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动作教学(个人总决赛)


考察选手通过动作示范、要点讲解,将新动作快速安全有效地教授给客户的能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整体发挥正常,部分选手的发挥可圈可点。此赛项评分重点在于选手做动作示范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要点讲解过程中的全面性以及对于动作进退阶和常见错误的举例、纠正等。部分选手讲解形象易懂,示范动作完成度高,能给出合适的进退阶练习方式以及常见的错误和纠正方法,呈现了较为清晰、完整的教学过程。部分选手在动作示范环节使用了瑜伽垫,增加了示范过程中被绊倒的风险;个别选手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动作介绍部分,导致动作示范和讲解时间仓促,动作进退阶和常见错误举例草草收场,甚至没有作答。建议选手在赛前合理划分时间,根据划分好的时间来整理作答内容,同时认真仔细观看比赛试题,尽量减少失分。



运动计划设计(个人总决赛)

考察参赛选手,分析客户的健康状况、运动风险、体适能测试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结合客户的运动目标,遵循运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制定周期性训练方案的能力。本赛项既能反映出教练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统计学、运动心理学、运动损伤与预防、骨伤评估、慢性疾病等多学科知识的储备程度,也能体现教练执教思路的严谨程度,是健身教练综合素质的体现。

本次大赛与往届相比较,运动计划设计的整体逻辑性有显著提升,尤其针对案例给出的特殊条件,多数参赛选手都能准确切入,作出针对性的处理。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1.对于数据分析不够完整,尤其对比数据分析、风险等级、损伤评估这三方面;2.对于FITT整体设计上,缺少强度和时间等方面的量化内容,导致训练有效性不足;3.在阶段划分上层次感不够,没有明显的运动表现提高的方向,如:针对性的动作,不同阶段之间差异化的体现不够清晰。



团体动作课程设计与展示(团体赛)


考察教练“一对多”的教学能力,动作编排及队伍组织能力。相较往期比赛,本届大赛选手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课程展示完整度、目标人群针对性和课程效果等方面,部分团队设置了针对青少年、老年人群体的细分课程,代入感很强,呈现效果较好。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1.训练方法以一般训练、循环训练和高强度循环训练为主,比较单一;2.个别队伍没有理解前期技术文件及裁判培训的内容,课程内容较少,才艺展示较多;3.有小部分选手在教学手势、示范面、动作进退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只有进阶或退阶,只做了一个示范面而且不合理,触摸不该触摸的部位等。今后在这个赛项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引导选手尝试更加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创新性。



来源:体育总局职鉴指导中心(声明:“湖北省体育人才”微信公众号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刊载此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湖北省体育人才
树立大体育人才格局,做实基础保障,优化服务职能,促进体育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新文章